走进罗平 触摸布依族民间音乐
录入时间:2012/1/27 0:16:00 来 源:中音在线 [音乐教程]
布依民歌语言一是用布依语演唱,二是用汉语演唱。布依语唱词以五字音节为主,句型规则,讲究对仗,有时用衬词填补。这类民歌除情歌和风俗歌外,如古歌和摩经多为长者或摩公传授。用汉语演唱的是沿九龙河、块扶河、初纳河、黄泥河沿岸的开发较早的地区,年轻人用汉语唱情歌,摩公仍用布依语做祭祀,汉语情歌为七字句,是四句一段的歌谣体例,多为见什么唱什么的即兴编唱,所以又叫唱山歌。情歌唱到感情浓烈处,便开始表白,表白也是不同的音乐格式的说唱,其音乐弦律更撩人心弦,动人肝肠。
布依族民歌的表现形式分喜歌、欢歌、风俗歌、丧葬歌、山歌几类,喜歌为婚嫁歌,演唱形式只有一种。欢歌分正调和短调两大类。正调适应正规、庄重、严肃的场合演唱,结构完整,歌词大多有记载,唱法也有固定格式,有过门。比如唱祭祀歌和古歌,有鼓、锣、钗伴奏或间奏。短调则比较自由,可以即兴编唱,也可以见到什么唱什么,可用木叶吹奏合声。长调和短调在唱法上还有区别。正调用本嗓唱,短调用假嗓唱。与欢歌相对应还有卑歌,卑歌在布依语中是“打木根蕊”意为忧伤的歌,对唱男女双方各抒忧怨,自己如何家道贫寒,长相丑陋,没有本事能力,与对方如何不般配,并赞誉对方如何才貌双全,有本事,自己如何难予攀比。充分反映布依族谦虚、自贱、友善的传统美德。卑歌是男女青年唱情歌的惯用手法,旨在抒发男女双方的忧伤悲观之情,从而表达对对方的倾倒和爱慕,同时也是一种欲擒故纵的表现方式,说明布依人聪慧、贤良、温文尔雅的道德情操。
在布依族民歌中,正调是最常见的曲调,且有唱不完的内容,唱词多为长辈口传心授,唱正调无论男女均用假嗓唱,当地人称假声(尖声),歌词为五字音节,偶数句分段,内容上可分为叙事歌和情歌两大类,正调的乐曲由“do、rai、mi”音构成,上下句宫调式进行,弦律中不时出现下滑音“la”,致使正调音列形成“do”、“rai”、“mi”、“la”组成四声音阶,弦律平稳流畅,多大二度进行,下滑音和波音装饰,一般曲调都终止在“rai”音上,叙事正调除古歌外,还有摩公祭祀、丧葬中所用的仍是用汉字记录的布依语谐音译本,还有反映人类起源的《开天辟地》,民族融和的《当兵歌》,以及《贺起造》、《唱新春》等等,叙事歌的人文价值和史料价值是很大的。
布依语称短调为“党煞”布依民歌起源于爱情,情歌是布依家庭的媒证,《开天辟地》叙述人类起源时是这样唱的:“洪水淹了天和地,没有白天和黑夜,一对兄妹从葫芦里逃生,开始做沟做河让水淌,要做出人类来繁衍,必须兄妹成夫妻。兄妹同房很害羞,用语言不便表达羞涩之情,便用唱歌来表达。这便是民歌的起源,布依青少年无论男女,从十来岁便到歌场唱情歌,觅配偶。若谁家的子女不会唱情歌,父母为之着急,要请人把孩子带出去学本事。找姑娘或伙子玩,布依族没有一个不会唱情歌的。
短调也有两种表现形式,即布依语和汉语演唱,多为七字句或十字句。七字句为三四或四三结构,十字句则只在一段的头一句出现。如:月亮明,月亮底下伤心人。因为短调多由演唱者即兴编唱,往往是触景生情地见到什么唱什么,多用赋、比、兴手法和修辞格,语言诙谐、幽默、生动、形象,反映了布依青年即兴口头创造能力。
短调用本嗓唱,情歌对唱中先以正调开篇,唱到双方认识和距离相近时才以短调对唱,因此,短调是布依族的恋歌。短调为羽调式,由“la、do、rai、mi”四声音阶组成,旋律优美抒情,节奏自由多变。“表白”也算短调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当男女双方唱到感情碰出火花后,便采用一种唱念形式,弦律两句一回头,更加抒情和写意,能把感情升华到更高境界。
布依族是讲究忠孝仁爱的民族,尊老、敬老、爱老是布依人的传统美德。老人百年归去,全村人帮忙,邻村亲朋也要前往吊唁、祭拜,为老人操度,这就形成了丧葬过程中必须吟唱的丧葬歌,丧葬歌以五字音节为主,曲调复杂,乐音丰富,四声音阶,五声音阶,六声音阶和单拍子,复拍子重复出现,极富于表达哀伤怀念之情。参加演唱的么公和亲戚也可根据死者一生的功绩和家庭情况即兴编唱,在超度、立幡、送魂时都有临场发挥。但儿女唱的、女婿唱的、摩公唱的和请人来唱的有严格区别,不能乱调。
布依族称唱山歌为“玩小伙子”和“玩小姑娘”或叫“赶表”“玩表”布依语称“郎抱”、“浪骚”,布依男女青年唱情歌十分缠绵,情投意合的男女在歌场或村中相遇,便相约到山上、树下、水边,连天昼夜唱歌和表白,唱几天或十几天,有的干脆相约背上煮饭的铁锅和大米,唱饿了煮饭吃,蔬菜可以任意到村中地里取来,谁也不会反对,双方的父母也会支持。
山歌调分四句歌,摆嘴调和排歌。四句歌一三四句押韵,羽调式,四二拍子,一般终止在la音上。对唱一般纯五度移调,也有大二度移调和原调对唱的。摆白调歌词字数句数要自由些,偶句对仗,曲调为混合拍子,复拍子进行,节奏自由,商羽调兼有。排歌可用四句调和摆白调弦律,七字句句型不变,每段八句,也有32句、64句的。排歌利于感情渲泄,如排山倒海,一气呵成。
布依民间音乐除了丰富多彩的民歌外,民族器乐曲和布依花灯音乐也多彩多姿,自成一体。铜鼓、木鼓、皮鼓是民间祭祀、报丧、聚会的工具。最具特色的当推竹管乐、木管乐及铜管乐。布依竹管姊妹箫别具特色,筷子粗细的两把竹管绑在一齐,虫壳为璜,衔在口中,双音齐出,如泣如诉,穿透力极强,如箫笛之婉转,如锁呐之悠扬,如琴弦之悦耳。其曲目之丰富,举不胜举。用木管或铜管自制的公母唢呐,一高一低,一雌一雄,一扬一抑,加之皮鼓和小钗的伴奏,一粗一细,演奏起来美不胜收,加之丰富的、专业的曲调,适用于各种喜庆、欢快、庄重的场合,是布依族民间最普及、最受欢迎的艺术表现形式。
布依族花灯音乐在兼收并蓄汉族花灯、彝族花灯的基础上,也能自成一体,充满田园风情的味道,在声腔和表演上都有其独到之处。并且,花灯音乐之丰富,表现形式多姿多彩。形成布依族民族民间音乐的组成部份。
布依族民歌及布依族民间音乐,在布依族社会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是茶余饭后唱唱玩玩或者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工具,就是说,它不仅有娱乐美感作用,还有存史、资事、生产、教育、说理等济世作用,无论从文学或艺术(音乐)等各方面都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功用。可以说,布依族的生产生活,婚丧嫁娶、祭祀祈福,人情事理都以歌唱的形式进行,它已超出了单纯民间文学和民间艺术的功效。
在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生活日趋富有的今天,科技的进步,信息的发达,高艺术手段的渗透和人民生活的多样化,致使民族民间艺术不得不让出自己的领地,退避到很少有人问津的尴尬境地。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西餐大餐也会有吃厌的时候,植根于肥田沃土的山茅野菜也会被逐步搬上餐桌,只要文艺工作者不断创造,充满田野芬芳的布依族民间音乐一定会焕发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