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声乐发展之我见
录入时间:2012/1/9 18:04:00 来 源:中音在线 [音乐教程]
民族声乐发展之我见
匡祎
(沈阳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 副教授)
民族声乐经过长期地实践与理论的反复提升,已经界定清楚。这也就是说,它已经与相关的周边对象划清了界限,自己也有一个清晰稳定的定型。民族声乐取得了今天的巨大成就,与民族大众对民族声乐的需求与喜爱是分不开的,民族大众对民族声乐的需求是永恒的,民族永远需要民族的歌声。但民族也是不断发展进步的,所以她也要求歌声随着她发展进步。民族声乐在已有成就的基础上,应不断深入,继承发展,借鉴创新,以发展创新的民族歌声满足民族发展进步的需求,促进民族的繁荣昌盛。鉴于此,民族声乐的发展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民族声乐应当更民族化,更个性化。
作为民族声乐的演唱者,应该尽可能地到民族大众中去,熟悉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心理情感,并从生活情感中把握他们的歌唱风格。民族声乐到今天已经提髙和发展了很多,但是一些民间唱法的演唱者受地域和地区的生活习惯、民族的生活风俗和民族地区的区域性文化限制。所以,这样的歌手不能演唱多种不同风格,不同文化层面的音乐作品。她们没有进行过系统的理论的声乐学习,不能演唱和承受那种音域宽阔,表达更深刻思想感情的有着深刻艺术表现力的作品。所以,把这些人称为民间歌手。她们是民间唱法来自民间,风格很好受大家欢迎,但是艺术层次和艺术修养都需要提高,需要解决适应演唱更多风格作品的演唱能力。作为民族声乐的演唱者,应该注重演唱中的科学性和民族性,使民族声乐更科学化、民族化、个性化。深入民族大众生活,从生活与实践中提高民族演唱水平,把握民族歌唱风格,是每个学习民族声乐者的必由之路。糜若如,汉族人却成了深受藏族人欢迎的歌手。他是在平息西藏反革命武装叛乱的枪林弹雨中,在西藏民主改革的暴风骤雨里,向藏族同胞学习藏族民歌的。“我尽可能地丢掉城市青年的架子,不断地边劳动、边学歌。很快,我就和他们成了要好的朋友,从他们那里学到了许多从来没听到过的动人的民歌。当人们随着干活的节奏,唱起……各种劳动歌曲时,我都用心地记下来。在休息的时候,我把新学的歌唱给他们听,或者和他们一起唱。”【1】应当说,按照毛泽东“应该越搞越中国化,而不是越搞越洋化”的思想,经过多年的演唱教学实践,民族声乐已经成为更具有科学性、普遍性、广阔性的一种演唱学派。
2)民族声乐应当再深入地把握民族语言。
民族语言是民族声乐的组成部分,它与民族声乐的音乐演唱风格生命相依,血肉相连。歌唱是歌唱语言的艺术,歌唱是通过语言传达思想内容抒发情感的艺术。歌唱丧失了语言就丧失了生命。千百年来,“民族声乐家们,对于在演唱中如何掌握字的声、韵、调的特点,从实践中进行不断地研究与创造,无非是为了演唱时的吐字清晰,声音好听,传送很远,能够更准确地表现民族语言美的特质,更细致地表达生活情感。”【2】因此,中国历代演唱家都非常重视歌唱的语言训练,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留下了丰厚的理论遗产。中国戏曲中,有的剧种的演唱训练是从念白开始的,而曲艺艺术更是“说中唱、唱中说”的说唱艺术,它们都以“千斤白、四两唱”强调语言的重要性。我们今天的民族声乐更需要加强专门系统的语言训练,以增强演唱者的语言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