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基础性设施。十六大以来,按照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取得了长足进展,国家财政的投入持续增加,所有公共图书馆实现免费开放,以国家图书馆新馆为首的一批新馆改扩建项目竣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和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等一批文化惠民工程项目,在公共图书馆体系中凸显出前所未有的行业带动作用和强大社会效益,公共图书馆在普及科学知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十八大的召开使我国文化建设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机遇期。面向未来,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中,公共图书馆同仁要抓住历史机遇,以重大文化惠民工程为抓手,努力开创公共图书馆事业建设的新局面,实现公共图书馆事业率先大发展大繁荣,进而推动整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繁荣发展,这是我国公共图书馆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庄严使命。
切身体会到党和国家 对艺术的尊重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常务副院长骆芃芃:总书记的报告催人奋进。报告用相当大的篇幅阐述了文化发展,是我国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论述,我作为一名篆刻艺术工作者,感到非常欣慰。
2009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和西泠印社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篆刻艺术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使中国篆刻艺术走进了国际视野,我作为项目负责人,和大家一起亲身经历了申报的过程;2007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领导指导下,中国篆刻艺术院设立了首个硕士点。我作为第一位篆刻艺术硕士研究生导师,招收了一批篆刻艺术硕士研究生,在之后的几年中,又招收了十几名研究生,为篆刻艺术的学科建设作出了努力。我深刻地体会到,篆刻艺术所取得的成绩与国家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政策是分不开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目标和战略,这让文化艺术工作者更加增添了信心和力量。
十年来,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党和国家对艺术的重视和对艺术家的尊重、创作环境愈加宽松。十八大报告更是明确提出要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这更加激发了艺术工作者的创作热情。我会倍加珍惜大好环境,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篆刻艺术发展作更多贡献。
发挥高校在建设文化 强国中的作用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钱晓芳:十八大报告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文化的高度重视以及充分尊重,其中“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等让人备受鼓舞。从总书记的报告中,高等院校的发展也找到了明确的方向。
首先要在培养更多高质量的文化人才上有更大作为。文化强国需要一大批素质高、品德好、业务精、能力强的文化人共同努力,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同样也需要文化人才的努力,文化人才是文化强国的源头活水,要使文化建设源远流长,我们必须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其次要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上有更大作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将迅速增长,呈现出多样化、多方面、多层次的特点,艺术学院不仅要在精品力作的创作上有新贡献,还要在满足大众需求上多作贡献,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再次要在文化创新上有更大作为。作为文化创意积聚与生产的一个主阵地,高等艺术院校在艺术传承和艺术再现的过程中,尤其要注重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注重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互动,注重艺术与科技的结合。
最后要在助力文化产业发展上有更大作为。高等艺术院校具有智力、知识、创意、人才优势,要加强产学研结合,加强与地方、企业的协同创新,在文化产业方面作出应有的贡献,更好地服务社会。(中国文化报/屈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