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忠选择了前一条路,1988年还在大学时期的许忠就参加了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第三十四届玛利亚·卡那尔斯国际钢琴比赛并一举夺冠,之后又获得了日本滨松国际钢琴比赛的季军、西班牙桑特丹国际钢琴比赛冠军等荣誉,并在最具分量的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大赛中获得了第四名。不过上述许忠获得了冠军名次的比赛事实上并不足以让他一举成名于世,许忠并不能算是一个比赛型演奏家,他甚至有过在比赛首轮即遭淘汰的经历。到了24岁时,许忠做了个决定,以后不再参加比赛了。
但这并不妨碍许忠的才华为人所赏识,1992年通过一次比赛法国钢琴大师菲利普·昂特蒙特注意到了许忠。有趣的是,昂特蒙特也是一位钢琴家出身、而后转型指挥家的音乐家,在那次比赛中昂特蒙特指挥乐队为参加比赛的许忠伴奏,十分欣赏许忠的昂特蒙特在之后邀请许忠为他的乐队进行预排练,这也促成了许忠的指挥初体验。
在此之后许忠逐渐开始有了指挥的经历,但大多数时候还是在作为钢琴家演奏时“顺带着”指挥乐团为自己伴奏。用许忠的话说就是,虽然你已经作为钢琴家有了一定的建树,但很难有一支乐团愿意让你一下子就以指挥的身份带领他们在舞台上演交响曲,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这样,指挥乐团为自己的协奏曲演出伴奏。
可以说,青年时期的许忠,虽然自己并没有意识到在未来将成为一名指挥家,但身上却时常闪现出指挥家的光彩。
从钢琴家到指挥家
在20世纪的最后十年,作为钢琴家的许忠在国内外舞台上大放异彩,在柏林、纽约、伦敦、维也纳等音乐重镇的主要舞台上都能看见他的身影,并与法国国家交响乐团、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等乐团合作演出。
而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作为钢琴家的许忠在比赛评委的领域中续写着自己的权威,他先后出任了包括都柏林钢琴比赛、利兹钢琴比赛等重要赛事的评委,在36岁那年担任布索尼钢琴比赛的评委还创下了该项赛事最年轻评委的纪录,同时他还担任了万众瞩目的2010年肖邦国际钢琴比赛预赛评委。在2001年,许忠更是创办了延续至今的上海国际青年钢琴比赛。值得一提的是,他担任评委的都柏林钢琴比赛曾经是他的“滑铁卢”,这也再次佐证了许忠并非比赛型演奏家的论点。
在2010年,许忠决定不再担任钢琴比赛的评委,因为他觉得音乐家不能在一个位置上停留得太久,否则就会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既然自己在40岁前已经做到了这些,那么就可以给自己在音乐之路上确立更高的目标和挑战了。
过去的十几年也是让许忠迅速成长为指挥家的时间段。1999年,许忠指挥上海歌剧院管弦乐团演出是他作为指挥首次正式亮相,这场演出让他第一次完全脱离了钢琴家的身份站在舞台上,不过那场演出的曲目还都是比较短小的歌剧序曲等作品。2003年许忠与上海爱乐乐团有过多次合作,演出的曲目也没有大型的交响乐作品。
许忠在指挥领域的一次转折是在2005年,在这一年他成为了我国指挥教育界大家黄晓同的学生。曾培养出了包括陈燮阳、余隆、汤沐海、谭利华、张国勇等一大批优秀指挥家的黄晓同时年已七十有余,以钢琴家而闻名的许忠之所以能成为他的学生是因为二人在音乐艺术上有许多相同的观念,这让半路出家的许忠成为了黄晓同的关门弟子。
在开始正式的指挥学习之后,许忠说他在指挥艺术上的迅速成长受益于两点,一是当年在巴黎音乐学院时打下的功底,另一件是多年以来,作为钢琴家他时常参加室内乐演出,这让他可以深入地了解弦乐器和管乐的演奏和特点,为更好地梳理整个管弦乐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除了黄晓同之外许忠还拜了芬兰指挥教育家约尔玛·帕努拉为师,帕努拉更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被誉为芬兰指挥界教父的帕努拉所教的学生中包括了萨洛宁、萨拉斯特、万斯卡、奥拉莫等如今活跃在国际乐坛一线的芬兰指挥家。除了这两位名家之外,许忠还从法国指挥家让-克劳德·卡萨德絮那里获得了许多宝贵的指挥技能。
让许忠印象深刻的是一次与指挥大师马里斯·杨松斯的对话,这位大师给予了许忠宝贵的一个小时时间来提出问题。许忠说他提出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一个指挥在面对一支强大的著名乐队时怎样才能在第一时间“镇住”乐团,杨松斯的答案是:在站上指挥台之后,要让乐团的每一个演奏员都觉得你随时在关注着他的演奏。这样一个问题的一问一答让许忠感到收获极大。
逐渐地,许忠作为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指挥家开始出现在国内外的乐坛上,时至今日,他每年指挥乐团演出的场次甚至要多过作为钢琴家参演音乐会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