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剧院到公司,从事业单位到企业,川歌的“变脸”不仅是名称和身份的改变,更是一次观念的转变,是解放生产力的全新蜕变。改制,改掉的是束缚,释放的是活力。面对充满各种机遇的市场,演出场次明显增加,演员收入增长,川歌焕发出无限的活力和激情,进一步直击市场的靶心。
2011年,四川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首次向市场“亮剑”。一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市场化产品——大型巴蜀舞乐歌《大美四川》扬起了川歌独立闯市场的大旗。没有了形式上的束缚,川歌直面市场,展示出惊人的魅力。10月,成都首演成功,一炮走红,随后迅速“占领”宜宾、绵阳、内江等省内二线城市。而该剧在四川的巡演,引起了国内其他省市的注意。2012年初,昆明、南宁、柳州、武汉等多个城市纷纷抛来“橄榄枝”。2012年3月,《大美四川》启动了全国巡演,在云南、广西、湖北、福建、江西、上海、浙江7个省区市的11座城市进行了17场商业演出。7月,《大美四川》又在我国台湾进行了15场文化交流巡演。“《大美四川》的商演订单已经排到年底。2013年上半年,我们还要到新加坡、俄罗斯商演。” 四川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斌激动地告诉记者,从去年10月首演以来,《大美四川》巡演的脚步就从没停止过。截至2012年10月,《大美四川》已经完成500多万元的演出收入。
新的生命力不仅体现在演出场次和演出收入的增加上,还体现在创作机制的灵活转变上。川歌的创作团队在四川乃至全国都是响当当的队伍。目前,剧院拥有何川、马琳、马东风、刘凌莉等一大批国家一级编导。“以前年轻演员上台演出的机会少,更别提自己创作了。” 韩小虎告诉记者,改制后,剧院开始注重培养年轻演员的创作才能。为了培养青年编导、鼓励年轻演员积极参与舞台创作,剧院计划年底举办“新人新作”舞蹈大赛。韩小虎和同事卿庆共同创作的现代舞《吾水》将会在这次晚会上亮相。“工资收入增加了,还能实现自己在事业上的艺术追求。”韩小虎再次露出了笑容。
全方位打造 “四川范本”
“让我们心安了。”这是韩小虎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在排练的闲暇之余,韩小虎告诉记者,改制前演员们经常会自己出去接私活,而现在剧院的订单多了,演员的收入也就随着增多,再也不需要演员接私活。让韩小虎心安的不是其他原因,正是川歌改制后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企业化的运营方式,演员的收入和公司的收益成正比,两者相辅相成。而企业化的管理模式,又让所有人机会均等,所以韩小虎他们的心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