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农四师成立后,文学艺术工作由师政治部领导,师文化科、宣传科具体负责。1975年农四师建制撤销后,文化艺术工作划归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文化局和文联领导。1982年农四师建制恢复至1990年文学艺术工作由农四师党委宣传处管理,有一段时间由工会负责。1992年农四师召开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农四师第一届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领导全师的文学艺术工作。至2006年,农四师共召开2次文代会,选举产生农四师第一届、第二届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同时成立了农四师文学工作者协会等6个协会。全师拥有兵团各协会会员58人。
一、第一届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1992年3月31日,农四师召开第一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有全师文学艺术界人士100余人,会议听取了李林松所作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农四师第一届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在一届一次全委会议上,选举产生了农四师文联主席团 ,设主席1人,副主席3人,(均为兼职)秘书长1人(专职),审议通过了《农四师文联章程》。同时,成立了农四师文学、美术书法、摄影、音乐舞蹈、戏剧、电视等5个协会,全师拥有会员302人,1995年文联主席李林松退休,滕元代理文联主席。
主 席: 李林松 (兼) 滕 元(代)
副主席: 毛拉也夫(兼,维吾尔族) 邱惠英(兼) 路金月(兼)
武怀扬
秘书长: 武怀扬
二、第二届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1996年8月6日,农四师召开第二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出席会议有全师各民族文学、艺术界人士70余名。会上滕元代表农四师第一届文联作工作报告。会议选举产生了农四师第二届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36人,选举产生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各1人。5个协会进行换届选举。全师拥有协会会员400人。其中兵团会员58人。
主 席:滕 元 何金良 凌 伟
副主席:武怀扬
秘书长:武怀扬 (兼)
三、文联所属协会及基层文学社团
(一)文联所属协会
文学工作者协会,1992年3月31日成立。选举产生主席1人,副主席3人,秘书长1人,理事13人,会员80人。
美术、书法工作者协会,1992年3月成立。选举产生主席1人,副主席2人,秘书长1人,理事9人,会员50人。
摄影工作者协会,1992年3月成立,选举产生主席1人,副主席3人,秘书长1人,理事8人。
音乐、舞蹈、戏剧工作者协会,1992年3月成立,选举产生主席1人,副主席1人,秘书长1人,理事7人,会员70人。
电视艺术工作者协会,成立于1992年3月,选举产生主席1人,理事5人,会员28人。
(二)基层文学社团
61团“雪浪花文学社”,1988年成立,成员54人,出版,《雪浪花》20期,《阿力玛里》3期。
62团“霍风文学社”,1984年成立,编印不定期《霍风》,1987年成立“霍尔果斯文艺爱好者协会”成员80人,编印《霍尔果斯》刊物4期。
64团“心泉文学社”,1986年7月成立,成员20人,出版《心泉杂志》3期。相继成立“沙绥诗社”,成员17人,编刊物《流星》。“红柳文学社”,成员24人,出刊物《红柳》。“厉风文学社”,成员37人,出刊物《厉风》。“可克达拉”文学社,1985年—1995年,出版不定期刊物《可克达拉》。
65团“青青草文学社”,成员5人,出版不定期刊物《校园青青草》。
66团“文学艺术协会”,1987年成立,成员76人。出版刊物《沟口川文学》1997年更名为《脊梁文学》共6期。“小荷”文学社,1992年6月成立,出版刊物《小荷》。
67团子校“学生文联”,成员15人,出版刊物《萌芽》。“阿克达斯青年文学社”,1983年成立,成员10人,出版刊物《阿克达斯》。
68团“绿草地”文学社,成员42人,1983年成立,出版刊物《绿草地》。“远征”文学社,成员21人,出版刊物《远征》。“行路人”文学社,成员7人,出版刊物《行路人》。后刊物更名《谷雨》。
71团“西域草”文学社,成员130人,编印《西域草》18期。“青草”文学社,成员10人,出版刊物《青草》,又编辑出版《薰衣草》文学杂志。
72团“嫩芽文学社”,成员12人,编7期《嫩芽》。“小草文学社”成员10人,出版刊物《小草》。“听潮文学社”,成员15人,编6期《听潮》。“青苗文学社”,成员11人,刊物“春苗”。团文联编辑《芳草》文学刊物。
73团 “雏鹰文学社”,1987年成立,成员40人,出版《雏鹰》刊物20期,1990年停刊。“青果文学社”,成员25人,1990年成立,出版《青果》10期。
75团“大漠文学社”,1988年成立,成员6人,出版刊物《大漠》、《青草地》。
76团1989年7月成立文联,会员157人,出版刊物《边风》,刊用作品384篇。
77团2003年成立文联,创刊《黑土地》文学报,出版8期,编辑3人。
78团“清泉”文学社,成员38人,出版刊物《清泉》。
79团“牧声文学社”,成员25人,出版《牧声》6期。“曦草文学社”,成员16人,出版刊物《曦草》。“晨风文学社”,成员10人,不定期刊物《晨风》。
建华皮革总场“文学创作小组”,成员28人,出版刊物《朝阳报》。
农四师一中“乳燕文学社”,成员8人,出版刊物《乳燕》。
农四师团委“西陲之星青年文学协会”,成员34人,出版刊物《西陲之星》文学小报2期。
四、文联工作情况
(一)不断加强组织建设,发展和壮大文艺队伍。按文联章程,农四师及时召开文代会,进行换届选举,同时每年召开主席团理事会和全委扩大会,总结当年工作,布置下年任务,并及时对变动的理事会领导成员进行增补。文联对下属的6个协会加强领导和指导工作,2006年,在文联召开文代会进行换届选举的同时,6个协会也同时召开会员代表大会进行换届选举。文联还认真抓好基层文联工作。
农四师文联成立后,多次举办培训班、研讨会、文学讲习班,以及美术、摄影的展览,积极培养文学新人,发展壮大了农四师文艺队伍。到2005年,农四师各协会拥有会员400多人,基层文学社团有成员940余人。
(二)积极组织、举办各类型文艺赛事活动。
1992年4月,首派5名摄影协会会员赴云南西双版纳进行摄影采风活动。同年9月农四师文联举办首次文学讲习班,参加学员60余名。1993年7月,4名美协会员的版画作品在台北展出。同年11月师文联、老龄委联合举办书画、根雕作品展,展出书画220幅,根雕160件。1997年,兵团举办“祖国颂”迎香港回归书画展,农四师有7名会员22幅作品入选,王兆法的篆刻条幅《庆回归》获一等奖,武怀扬的版画《“三北”晨曲》,李秀兰的版画《母亲的情怀》,罗进屏的版画《心中的雕塑》获三等奖。同年黄龙创作的油画《伊犁风光》长150米,宽1.1米,获上海大世界颁发的《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证书。1999年10月,农四师文联举办“庆国庆50周年、兵师成立45周年美术、书法、摄影展”,展出94人的235幅作品。2000年,兵团主办《西部神韵》影展在山东展出,农四师6名作者16幅作品被选入展出。
进入21世纪后,农四师文联每年都参加兵团及自治区举办的赛事活动。2001年,兵团举办“共产党人风采”摄影展,农四师16幅作品选入展出。2002年,兵团文联主办“纪念讲话60周年书画摄影展”,农四师52幅作品入选。2004年,农四师文联举办 “农四师成立50周年美术、书法、摄影展览”,展出作品578幅。
2005年,农四师摄影协会有6位会员的22幅作品入选自治区影展。
(三)农四师加强与全国各省市文联的文化交流,接待了各地到农四师的采风团队。1992年,海南作家协会主席韩少功来伊犁垦区考察。1993年,中国作家参观访问团,由团长赵长天带队一行8人到伊犁垦区,前往昭苏76团实地采访。1994年8月澳籍华人、著名画家姚迪雄到农四师采风期间,与农四师文艺界40余人进行艺术创作及绘画艺术成就座谈。1995年7月,中国文联副主席吴祖强、通联部罗江华先后到农四师考察。1996年,北京青年作家曾明了来伊犁垦区、团场体验生活。1996年,著名作家陆天明来农四师采风,收集创作素材。1997年,厦门市文联组织摄影协会一行12人,到农四师摄影创作。1998年7月,“98全国文学期刊主编研讨会”在农四师召开,《人民文学》、《作家》、《小说》、《钟山》等36位文学期刊主编参会。1999年,江苏文联党组书记姚志强一行9人到农四师62团、79团采风。
进入21世纪后,农四师文联与外界的交流更加频繁。2000年8月上海市文联主席吴貽弓一行33人到农四师采风。同年9月山东文联及摄影家协会一行27人到农四师采风。同年10月青岛市文联主席李恺心一行5人到农四师采风。同年7月,全国著名作家白桦、陈建功、舒婷、刘庆邦、陈昌本、林希、雷抒雁、肖复兴到农四师访问,与农四师43名文学青年进行文学交流,召开“农四师文学界座谈会”。2001年,山东省文联党组书记张家纬、作家李文庆到农四师与老军垦座谈,参观62团、64团等。同年,江西省文联副主席祝新穗、美协副主席游新民到农四师部分团场采风。江苏作协副主席、《钟山》杂志社主编赵本夫到农四师参观。重庆文联党组书记杨恩芳、文联办公室领导周和平来农四师采风。山西文联作协母晓红一行5人来农四师参观访问。江苏省作协主席王臻中、副主席赵恺一行7人参观农四师。2002年,深圳群艺馆朱子春一行到农四师参观。同年,浙江文联一行数人到农四师参观。著名画家姚迪雄随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焦建成来农四师,拍摄其个人专题片《故乡的路》。2004年8月,江苏文联访同团由江苏省文联主席顾浩、省文联党组副书记、秘书长高以俭带队,一行12人,到农四师采访;同年,中国文联领导高占祥与兵团文联主席赵彦良等一行,到78团、79团检查“朝霞工程”工作,看望了被扶助贫困儿童。
五、文学创作取得显著成绩
1954年农四师成立后,师宣教和组织干部、战士,—边补习文化,一边撰写回忆录。1955年开始,部分团场召开创作会议,成立中心创作组。油印《从战斗到生产》征文集,收集几百篇干部、战士撰写的回忆录。1960年农四师政治部编写出版革命回忆录《从中原到边疆》(—、二册)。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小说、诗歌创作十分活跃,涌现出一批作家如杨树、马辉、徐荣铣、罗荣典、杨振远、杨起林、雷霆、门海群等,他们创作的反映垦区生活,具有时代气息的作品曾在《收获》、《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刊物发表。这期间,少数民族作家毛拉也夫、库达西、特列泰、居帕尔汗、肉孜买买提、毛林•买力拜、巴合提别克等创作的小说、散文、诗歌被各种文艺刊物出版发行。
1966年—1980年,农四师各团场成立了“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自编自演小节目、演出“样板戏”,锻炼了一批文艺骨干。这一时期,天津等地一批艺术学校毕业生和上海、武汉支边知识青年到农场参加建设,为农四师的文艺工作增添了新生力量。期间,涌现出一批作家和艺术家,如鲍国安、叶惠贤、邵月尔、马辉、罗荣典、田文俊、赵思恩、姚迪雄、关维晓等。
1982年农四师建制恢复后,业余创作十分活跃,创作出大量小说、散文、诗歌、剧本、歌词、快板、相声等作品。师文联还编辑出版了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集。至2005年农四师的作家和业余文学爱好者先后在自治区、兵团内外报刊、杂志上发表各类作品106篇,其中获奖作品19篇。在106篇作品中,短篇小说25篇,中篇小说3篇,诗歌32首,散文37篇,报告文学6篇,特写1篇,散文诗2篇。
1982年至2005年,农四师的摄影工作是一个大发展时期,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的各种作品达120多幅,其中获奖作品36幅。
农四师美术、书法工作者从1988年到2005年共发表、参展美术、书法作品93幅,其中获奖作品27幅。以王兆法为代表的石刻和书法在全国美术、书法界很有影响。他创作的《丝绸之路话屯垦》《王震将军在新疆》刻石300多片,入选全国首届刻字展,在北京展出受到好评。
1986年至1994年农四师的影视专题片有《勇者之歌》《希望的田野》《塞外新歌》《草原在崛起》《沙漠新歌》《少年军乐队》,展播后分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