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农九师成立,文学艺术工作由师政治部领导。1975年农九师建制撤销后,文学艺术工作由塔城地区文化局领导。1982年农九师建制恢复至1995年,文学艺术工作由师政治部领导,宣传处具体负责。1995年成立农九师文联,挂靠在宣传部。1997年农九师召开第一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农九师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领导全师的文学艺术工作。同时成立了农九师文学工作者协会、广播电视工作者协会、书法工作者协会、美术工作者协会、摄影工作者协会、音乐工作者协会、戏剧工作者协会。到2005年全师7个协会有会员202人,兵团各协会会员16人。
一、会员代表大会及文联下属组织
(一)农九师第一届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1997年5月,农九师召开第一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来自全师各团场、企事业单位的各族文学艺术工作者125人参加了大会。兵团文联领导宋志国及师领导到会祝贺并讲了话。大会审议并通过了文联工作报告和《农九师文联章程》,选举产生了农九师第一届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在一届一次全委会上,选举产生了文联主席团,设主席1人,焦鹏当选文联主席,副主席2人。同时,成立了文学工作者等7个协会,选举产生了7个协会的领导人。
2003年文联主席焦鹏退休,师党委任命谢华为师文联副主席,主持文联工作。2004年5月,师党委任命谢华为师文联主席。
农九师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一届主席团成员
名誉主席:李自林 杨 桁 金松泉
主 席:焦 鹏 谢 华
副主席:沈兆宏 王永生 谢 华
文联下属各协会领导成员
1、文学工作者协会 主席:李自林 副主席:沈兆宏 秘书长:肖靖波
2、书法工作者协会 名誉主席:马肇 主席:杨德胜 副主席:王永生
孙彦君 秘书长: 瞿桂新 副秘书长:张效峰 王旭安
3、美术工作者协会 主席:李志俊 副主席:韩国栋 秘书长:韩剑萍
4、摄影工作者协会 名誉主席:杨桁 主席:潘明金 副主席:谢民 秘书长:谢华
5、广电工作者协会 主席:徐传海 副主席:张进勇 刘涛
6、音舞工作者协会 名誉主席:罗岩 主席:陈立平 副主席:马芬秀 白云霞
7、戏剧工作者协会 主席:梁衍尧 副主席:徐爱华 魏先进
(二)农九师第二届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2005年10月27~28日,农九师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召开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135名代表参加了大会。会议总结回顾了第一届文代会以来的工作,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文联领导班子,由43名委员组成。谢华当选文联主席。下属7个协会通过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了各协会新一届领导人。农九师党委书记、政委焦明启出席大会并讲话。兵团文联主席赵彦良、兵团文联组联部部长郭成云出席大会同时代表兵团文联向大会致贺词。
农九师文联第三届主席团领导成员
名誉主席:张爱民
名誉副主席:罗新国、樊徽
主 席:谢 华
副主席:张进勇 杨胜武 肖靖波 任洛平
秘书长:李志俊
副秘书长:王旭安 瞿桂新 魏炜
二届文联领导下属各协会
1.文学工作者协会主席:樊 徽 副主席:肖靖波 秘书长:章凤霞
2.书法工作者协会主席:张国敬 副主席:瞿桂新 秘书长:王旭安
3.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韩国栋 副主席:尚郑军 秘书长:黄湘
4.摄影工作者协会主席:潘明金 副主席:谢 民 秘书长:熊立川
5.广电工作者协会主席:张进勇 副主席:宗党育 秘书长:裴 茹
6.音舞工作者协会主席:白云霞 副主席:马芬秀 秘书长:张晓惠
7.戏曲工作者协会主席:魏 炜 副主席:杨红光 秘书长:肖 帅
二、文联工作情况和取得的成绩
(一)创办刊物
《西陲时报》开辟“野玫瑰”副刊,刊登小说800余篇,散文600余篇,杂文和报告文学上千篇。
《蒲公英》1998年创刊,发行4期即停刊,每期刊文艺稿件50余篇。
《边疆书画》1998年创刊,月报,4开4板。
(二)举办培训班,培养文学新人
1999年3月,师文联举办农九师第一届文学写作培训班,聘请兵团文联的作家诗人授课,参加培训的有各团文学工作者和爱好者48人。2000年至2003年,农九师举办 “朝霞工程”少儿艺术培训班4期,每期16人,培训内容分音乐、舞蹈、书法、美术和摄影。
2005年,师豫剧团编剧肖帅入选兵团 “双优计划”,同年8月至2006年1月,参加了兵团文联“双优计划”赴北京大学中文系进行培训。2005年11月,谭宁川参加了北京中华诗词精英论谈会,为期5天。
2006年3月,兵团文联授予九师文联为“兵团文联朝霞工程工作先进单位”、辅导老师李志俊被评为朝霞工程工作先进个人。
音乐、舞蹈、戏曲人才培训:2003年至2005年,师豫剧团先后招收两批学员共58人经过培训效果显著,他们排演文艺节目在全师及相邻的地方乡场演出187场,青年集体舞《边关晨月》在塔城市演出中受到好评。
摄影艺术培训:2004年7月,谢华参加了兵团文联组织到中国摄影家协会、国家劳动人事部举办的高级摄影师为20天的培训班,并取得高级摄影师考评员资格。2004年~2005年,师文联举办了两期摄影培训班,全师有180人参加了培训,其中92人通过全国青少年摄影师预备资格等级考试和全国初级摄影师等级考试并取得摄影师资格证书。
(三)文学艺术创作成果丰硕
小说:1969年~2005年,农九师文艺工作者创作的小说不断在省以上报刊杂志上发表。有代表性的小说作品有:崔胜利的《牛在吃草》、《拴马桩》、《醉雪》,肖靖波的《山野人家》、《墓歌》、《冬青草》,路光亮的《那片白杨》,吴静林的《牛背上的鹰》,巴扎尔别克的短篇小说集《雪上的血》,樊徽的《母亲》,陈吉明的《牧歌》、《旧屋》、《杀人犯》,肖功高所写的小说《班长留下来的东西》。肖帅的《老庄》、《角儿》、《刘羊倌》。1984年师文联出版了文学专集《开拓》。1998年又出版了文学专集《西疆风景线》。
诗歌:农九师的诗歌创作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有代表性的作品有樊徽的《等待》、《西湖新春有感》、《临江仙•欢庆香港回归》、《诉衷情•屯垦塔额四十周年》(词二首)、《卜算子•农九师召开自用地现场会有感》(二首)、张义江的诗歌《美妙的季节》、《惜春》、《歌唱塔尔巴哈台》。谷新创作的诗歌《光之颂》,民族作家胡达别尔更创作的诗歌《我的祖国》、《愿望》、《与朋友》《故乡》,陈吉明创作的诗歌《检察官的风采》,杨德胜创作的诗歌在《诗刊》上发表的有《松》、《春日复苏》、《我们是开拓者》《、七月情思》、《农垦短章》,谭宁川发表的诗歌有《游西湖》、《雨中曲》、《农院吟》。
散文:农九师的散文创作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陈吉明的《一眼泉》、《父亲》、《怕开会》、《养鸠》、《鸽子飞过哨所》、《旧屋》,程庆华的散文《你像骆驼,把春天驮进沙漠》,崔胜利的散文集《真情如歌》,1995年由上海文学出版社出版,另有《新房子旧房子》在《工人日报》发表。杨德胜所写的散文《青松赞》《谁知西域逢佳景》《漫道好不英雄》,龚兴盛的散文《寻找春天的足迹》、《春天的月夜》、《一捆旧发票》,还有韩志芳的《梁主席,你慢些走》、《鹅卵石》,以及肖功高的散文《想起了病》、《死亡三岔口》等都是比较优秀的作品。
报告文学:农九师的报告文学创作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的,文学爱好者通过不断的创作实践,作品由篇章到汇集成册,发展比较迅速。如肖靖波创作的《“牛王”蔡德汉》,杨德胜创作的《边塞育蓓蕾》、《长寿湖上一代人》、《宣判后的颤音》、《破满思困攀高峰》这些作品都被入选了当代著名书库。李自林所写的《塔城垦区三章》1992年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为了这一方国土》1994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肖靖波的《蓝天、白云、绿风》1994年由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出版。
杂文与文学评论:农九师的杂文与文学评论在文化建设中也有一定的比重,像肖靖波所写的《有感于大款斗富》、《由“包青天”想到腐败》、《不为民解忧,何以言公仆》、《名人的负效应》等杂文发表以后,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他较有影响的杂文有《子罕辞玉的启示》、《可贵的“满榜迎归”》、《也说文人下海》、《弘扬“独美”费思量》、《读书与做人》、《穷与酸》,这些杂文观点鲜明,文笔犀利,作品很有教育作用。
音乐舞蹈:农九师音乐舞蹈创作以焦鹏为主,多年来创作不断。焦鹏38年来先后创作27台歌舞节目和2部歌剧《孙龙珍战歌》、《丰收之后》。指挥合成歌曲及戏曲116台;他的作品先后在全国、自治区及兵团获奖。尤其是他参与策划、创编、作曲、指挥的节目参加兵团两次调演都获得一等奖:1998年焦鹏创作的声乐《兵团组歌》获兵团“五个一工程”奖。兵团文联为他出版了兵团第一部个人音乐专集《大漠恋歌》。另外,石宝玉作词、作曲并演唱、表演的舞曲、歌曲40余首,代表作有《水库战歌》、《乌什水姑娘》等。白云霞获编导奖的作品有《我爱你中国》《赶小海》《小号手》《欢乐中国年》《沃土》《欢腾》《心泉》等。
书法、美术、摄影:农九师从1986年~1996年先后举办12次书法、美术、摄影比赛,共展出作品1676幅,其中:书法452幅,美术600余幅,摄影624幅参观者达17000多人次。王永生的书法作品多次在全国各地的书展中获奖。张效峰的书法作品20多次在全国书法大赛中获奖。张国敬的书法作品中毛笔书法50余副,硬笔书法50余副,剪纸作品100余副多次在省、地比赛中分别获奖。李志俊成功地创作了“孙龙珍”烈士雕像,耸立在龙珍公园,他和韩国栋、刘月光创编、绘制的连环画《基层干部的楷模—赵机农》张贴在赵机农陈列馆。美术爱好者韩国栋1986年以来先后在《兵团日报》发表20多幅美术作品,其中油画作品4次入选兵团画展,《暖风掠过草原》获“园丁”二等奖,油画《西塞牧场》在“美术大观”上发表。尚郑军的美术作品在农九师第六届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览中获美术作品一等奖。2000年10月,自治区电视台采播尚郑军长达20分钟,称他为乡村画家。美术教师荣巧萍的剪纸、农场职工杨小平的烙画在当地也很有影响,2003年、2004年先后被共青团中央授予“乡村名人”称号。潘明金的摄影作品《油漆工》、《光与影》、《调试》、《边塞之冬》、《水乡》、《劳模魏金兰》多次获奖。谢华的摄影作品从1970年~2005年先后在全国70余家报刊上发表4000余幅,其中:《求知的眼神》获1990年“胶南杯”全国教育摄影大赛三等奖。《犊子》兵团摄影作品展览中获一等奖。
戏剧:农九师主要演出豫剧,由师豫剧团创作演出。从1958年成立以来,到2005年,共演出5500多场,观众达500万人次。他们从演古装戏到演现代戏。从演豫剧到演歌剧,时代需要什么就演什么,老百姓需要什么就演什么。古装剧他们演过《三哭殿》、《南阳关》、《桃花庵》;他们创作的现代剧有50多个,其中:《孙龙珍战歌》、《西部兵团人》、《边境山旮旯》、《西域情》、《赵机农》受到奖励。《西域情》荣获自治区振兴戏剧二等奖。剧团团长魏炜2005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全国先进文化工作者。
豫剧《边境山旮旯》参加在西安举办的全国梆子戏调演荣获7项奖。
三、 文化交流情况
1995年9月,全国农垦系统边疆文化长廊建设现场会在新疆兵团召开,兵团农九师作为大会的参观点。来自全国18个农垦系统和9个边疆省区文化单位的负责人,及8个部委及解放军总政治部的代表,新华社、人民日报社、中央电视台、中央广播电台、农民日报及中国文化报的新闻工作者现场采访。会议授予农九师一六二团为边境文化长廊建设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文化部副部长高占祥挥笔题词“九师雄风,威振边陲”。
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赴小白杨哨所慰问演出。北疆分会场设在农九师一六一团十一连辖区的小白杨哨所。此后中央电视台7套和1套连续播出“心连心”艺术团在兵团演出的实况。
1995年新疆著名导演、戏剧研究所所长曹启志来九师豫剧团导演《边境山旮旯》;1996年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豫剧崔派传人张宝英来九师豫剧团进行艺术指导,并收剧团主要演员徐爱华为徒,排演了崔派名剧《包青天》、《卖苗郎》;1997年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剧本》杂志副主编周明来九师豫剧团进行戏剧调研和创作指导;1997年九师豫剧团梁衍尧、肖帅赴北京中国剧协对豫剧《边境山旮旯》进行修改,由剧协召开两次剧本研讨会。
2004年7月24日,中国著名电影艺术家田华、于洋、陶玉玲、岳红、王英、郭法曾、王伍福等,到一六一团孙龙珍陈列室参观,并与孙龙珍的女儿于敏秀、孙龙珍民兵班的全体战士合影留念,到小白杨哨所慰问边防战士,并为他们演出小型的文艺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