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凤山,京剧琴师 出身北京。生于1923年 姜凤山是杜奎三的大弟子,与梅兰芳合作多年,先是在梅兰芳剧团乐队演奏京剧二胡(京二胡),辅助琴师王少卿,王故去后,他升任琴师,给梅兰芳操琴(以京剧胡琴;京胡配合唱腔和表演),直到梅去世。
姜凤山老先生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1923年生于南城崇文区花市一个城市贫民家庭。父亲是个安分守己以修理眼睛为生的艺人,老人家对儿子的期望值并不高,那就是希望后代能跟着他学会这门手艺,“长大喽!有口子饭吃就得”。哪知,慢慢长大的小凤山,对父亲的一番用心良苦反倒不以为然。倔强的他无论大人如何苦口婆心地劝说,就是坚决不肯随父亲干摆摊修眼睛的活儿,却一门心思要学京戏,争取日后唱红成为“名角儿”。
看到铁下心来执意要学习的儿子那股子“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即媳妇出于对疼爱儿子的妥协,老父感到实在无法拗过他们母子俩,也就勉强同意小凤山到戏班子里去学习。这一年他正好8岁,就由家人带着他来到位于城南的中华戏曲专科学校考场,几位考官一番例行询问和听姜凤山唱上几句会唱的一段戏后,梅清目秀、身材适中的姜凤山还真被老师慧眼给挑上了,并且校方真对他的自身条件安排其学小生。但是在此之前小凤山一直喜欢京剧中的黑头行当,觉得唱黑头或演武二花一类的角色无论从人物作派、行腔、念白等更有伟岸的气势,像个真正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况且当初定下从艺志向后,可以学习模仿的基本上也是以“黑头、花脸”之类的人物为范本。所以,当戏校老师将决定让他改习京戏中的小生行当时,姜凤山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还是没有答应,因此也就错过了这次入戏校进一步学习深造的机会。
其布厄,是傈僳族弹拨弦鸣乐器。傈僳语“其”是弦子,“布厄”为傈果,意即圆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