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音在线 >> 人物动态 >> 歌唱家吴雁泽撰文纪念蒋英先生

歌唱家吴雁泽撰文纪念蒋英先生
录入时间:2012/2/21 13:21:00 来 源:中音在线     [音乐教程]    

  蒋英先生走了,先生的逝去使我们学生失去了一位好老师。回忆这位我从踏进中央音乐学院校门就师从的、敬爱的老师,我有许多难以忘怀的记忆。

  慈母般的蒋先生

  蒋先生是1959年由中央歌剧院到中央音乐学院任教的。从我听说有幸被分到她任主科(声乐)班上成为她的第一批学生时,我的心中激动又不安。早在先生教我前,我已听到不少关于她的传说——从美国回来的大歌唱家,早年留学德国,是德国艺术歌曲大专家,精通德语英语,治学严谨等等。以上这些传闻,已经把我这个刚从乡下进到大北京,又走进中央音乐学院的土包子搞得不知所措,我足足有两天两夜没有吃好睡好。心想,这可怎么办?面临大专家、大权威,我却是白丁一个,肯定是挨训的货!又听说学院的教授,严厉到把学生训哭,有的毫不留情地把学生赶出课堂……这一切闹得我心情恐慌。哎!就干脆等着这一天的到来吧。

  那是1959年9月11日的上午,班上的几位同学早早地老老实实坐在课堂里,恭候蒋先生到来。9点钟刚到,蒋先生推门而至,一进门,她满面春风,用非常动听的嗓音向我们招呼道:“同学们好!”我们几个同学不约而同地站起来齐声答道:“蒋先生好!”先生见到我们齐刷刷地站在那里,忙摆手,“快坐下,快坐下!”先生非常谦和地自我介绍,尤其谈到今后教学时,她很坦诚:“现在面前虽然是先生和学生,但我们首先是朋友,而且要做好朋友,在好朋友面前不要拘谨,有问题尽管提。我们的教学是研究式的,绝不是只能听我一个人的。我们通过交流,才能真正意义上地互相理解,这才是我最理想的教学。”

  啊!蒋先生的课是这样开始的。她的一席话,让我这个战战兢兢的土学生从精神上到思想上得到了极大宽松,使我从一个昏昏蒙蒙的世界豁然进入一个晴空丽日无限光明的天地。一直揪着的心松开了,我高兴得无法自持。做梦也没想到我在中央音乐学院遇到的第一位恩师竟是令人想象不到的谦和、慈祥。

  蒋英先生不怕吃苦

  1959年冬天,按照学校规定,学院师生都要下乡劳动锻炼,时间是半个月,地点是北京西郊永丰屯四季青大队,内容是帮助菜农拔白菜。

  大家都知道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人冬天主要是吃大白菜。我们只知道大白菜好吃、便宜,岂知真的到了白菜地里才明白,种菜、收菜真的很难很累。声乐系一到永丰屯,菜地里刚刚下了大雪,白菜上都是雪。这时只见一位身穿大棉袄,头戴大耳帽的老师从卡车上跳下来进了菜地,她呼哧呼哧拔起白菜。大白菜很重,一棵10来斤,有的还有20来斤,只见她抱起一棵棵大白菜就往地边上放,一连拔了10多棵。她一仰头帽子往上一掀,我们看见原来是蒋英先生。学生们心疼地说:“您老怎么也来了?”蒋生拍拍手上的泥巴说:“我们不吃点苦,哪有大白菜吃呀?我们也就这半个月,农民一年到头都在地里干活,要学习农民吃苦耐劳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