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民营公司千万办国际音乐大赛
录入时间:2012/2/9 10:13:00 来 源:中音在线 [音乐教程]
2010年4月,BJIMC正式获准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的国际音乐理事会成员机构——“国际音乐比赛世界联盟”(即日内瓦联盟),成为这一全世界最权威的,被誉为“音乐界奥林匹克委员会”的音乐赛事组织中的一员,也成为目前中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国际A级古典音乐系列赛事。
目前,芬兰和意大利两个国家的4个国际音乐节已向BJIMC发出邀请,而这在由中国所举办的音乐比赛当中尚属首次。
这些,让张勇感到无比欣慰,然而国际认可换不来真金白银。“国际上,知名古典音乐赛事基本都以政府、企业和文化机构的艺术基金支持或赞助作为主要经费来源。BJIMC每年数百万元的投入,并不是普通个人或民营企业所能承受的。BJIMC如今拥有了一个很好的基础,然而单靠我们一个民营公司的力量,已很难让它发展下去,甚至有可能夭折!”
养不住 已经赔进千万元
截至2011年,BJIMC已举办了四届,四个单项赛事已全部成功举办,2012年第五届长笛比赛也进入了实质性筹备阶段。然而,张勇每天都在犯愁。“养住这个比赛真的很难,目前已投进去了1000多万元。我觉得特别对不住公司其他两位股东,他们陪我走到现在很不易,要知道,我们都是拿着家里的钱往里贴!”
虽然张勇自己不愿意提及,不过圈里很多人都知道,为了2011年的四重奏比赛,他把家里的房子做了抵押贷款,贷了100多万元。“即使这样,我们最后的决赛、颁奖晚会差点没办成。当时欠北京音乐厅的场租费,原因是赞助商的一笔钱没到位。最后我们公司几个人集资了几十万元,把场租交了。”
很多人说张勇傻,因为不乏有艺术机构想要收购BJIMC,而且出价可观,不过张勇都一口回绝了,为这事,他的一个老同学还冲他拍了桌子:“你干嘛死扛着?一门心思折腾这个赔钱的事,你有没有替老婆孩子着想?”然而无论怎样,张勇一根筋走到底,用他的话说,想要这个赛事保持独立性、纯粹性,不想受制于任何外在的力量,更不想有什么人情关系和潜规则。
张勇说,BJIMC自创办至今,始终坚持由常设性赛事机构独立负责执行的国际运作模式,以此来保证国际一流的赛事品质和赛事组织管理。BJIMC已先后邀请到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位世界顶级音乐教育家和演奏家担任评委。“一项音乐大赛通常有七名至九名评委,其中有两名很牛就行了,而我们的评委都是各自领域的大师。此外,我们拥有一套堪比法律条文一样严谨的评判标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每一轮比赛的评判标准都是临时抽签决定的,谁也无法预知,而在此之前选手的分数都已经打出了,也就是说,如果你想照顾谁,根本不知道该打高分,还是打低分。打高分未必是好事,相反还很可能造成不利……”
BJIMC预选不收报名费,在进入预选之后会向每位选手收取100美元报名费。“很多比赛是靠收取报名费来赚钱的,我们不是。我们还会依照国际惯例,为参赛选手给予300美元至400美元的差旅补助。”张勇说。(来源:北京日报/记者 李红艳)
(编辑/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