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音在线 >> 人物动态 >> 宁夏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韩宏

宁夏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韩宏
录入时间:2012/3/12 15:24:00 来 源:中音在线     [音乐教程]    

  一、加入乐队

  那还是刚上初一不久的一天,班主任告诉我们,学校乐队开始招收新乐手,自愿报名,招收考试在课外活动时进行。好不容易等到课外活动时,教室门口已挤满了前来报名考试的同学。记得来参加选拔的清一色的男生,在两位老师(一位是我们的音乐老师金昌和、一位是语文老师王惊鸣)的初试和复试挑选后,一共有十五位同学顺利进入了乐队,有意思的是我们都清一码学习二胡。一人一把,老师和乐队的老队员们教我们如何上弦、涂松香,当时就带着我们吱吱扭扭的开始锯弦,而且老师还容许我们当天可以把乐器带回家给爸爸、妈妈,弟弟妹妹们“炫耀”,当时可真是既兴奋又自豪,既满足了我们的好奇心,又满足了我们的虚荣心,不知老师是怎么研究我们这帮小子心理的。

  现在总提到营造“氛围”,有时不免有些造作的成分!回头看看那个时候的氛围才真的是让人情不自禁。在我们进入中学之前后,县里的演出和学校每天的课外活动时都能看到、听到学校文艺队在校园的排练,这场面就足以让我们这些音乐爱好者迫不及待的想成为其中的一员。

  二、乐队的排练与队员的晋升

  想起来感觉最特别和最满足的是乐队队员每周二、四、六早晨可以不去上操,我们留在在乐队室由老师带领着练习视唱,每周一、三、五课外活动时间进行排练。我们在考取音乐专业后的学习,以及教学、创作和工作中都颇受益于那时的视唱训练。唱乐曲在学习演奏的初期比奏容易、简单,唱会了再练习降低了演奏难度,容易上手。会唱了,哪怕是听会了都使我们更有兴趣去练习,同时还能训练节奏感与音准,提高排练效率。乐手在不断进步,演奏也是越来越精彩!

  新入队的队员,通过一年的学习,经过考核并根据个人爱好和条件,就可以由二胡转学其它乐器了。记得手风琴、扬琴、小号、黑管、大提琴等都是比较受欢迎的乐器。标准很简单,那就是二胡一定要学的优秀、手指条件要基本符合所学乐器的要求。当时的激励机制完全是看学习进步的快慢和是否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比如只有演奏者的水平进步到一定程度,才可以由二胡的丝弦换到钢丝弦。就这样,一轮又一轮的学习高潮随着每次演出活动登台表演的竞争中展开。高中毕业时,作为奖励,优秀的乐手肯定会得到在全校师生面前展示独奏的机会。新队员的加入和老队员毕业离队,形成了良性的队员梯队循环制度。

  三、演出活动与曲目

  最让其他同学们羡慕的是,文艺队和乐队每年都会在春节和五一期间到位于大泉农场的空军部队农场进行两三次慰问演出。每次乐队都会得到热情的款待,由于部队厨师是南方手艺,所以每次回来除了回味首长、战士的笑容、掌声外,可口的饭菜和酒水便是常常在同学中炫耀的内容。那时县上没有专业文艺团体,我们60多人的文艺队,就成了县委和学校宣传的使者了,演出的任务、活动自然很多。往往一辆帆布篷吉普车,后面跟着一辆敞篷的大卡车,就开始了一路欢歌一路笑语的表演旅程。那时的经典节目比如现代京剧沙家浜选段《智斗》、智取威虎山选段(少剑波与杨子荣那段戏)和舞蹈《喜晒战备粮》、《洗衣歌》、《采茶舞》、《红太阳照边疆》《天安门前留个影》等都是少不了的保留节目,在磁窑堡煤矿、白土岗劳教所、灵武农场、梧桐树乡、新华桥华二大队、崇兴台子、杜木桥、灵武园艺场、县中队、北门机修厂等乡村、企业、厂矿、部队都留下了我们快乐的身影。

  记得在全县会战开挖“梧桐渠”的日子里,我们文艺队从渠头开始边走边便创作边演出,吃在工地、睡在社员家,一直伴随着全县人民完成了梧桐渠的辉煌工程。虽然我们没有亲手挖过一锹土背过一篓泥,但却真正发挥了鼓舞斗志、宣传工地先进事迹、丰富活跃劳动生活的作用。同时,应园艺场的邀请,我们乐队全体队员全程参加了园艺场职工创作演出的歌舞剧的演出伴奏任务,吃住在离家10多公里外的园艺场学校,与职工、演员、创作人员共同生活了一个假期,依然使我们难忘的经历。也许会利用假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在当时可能也就是我们了,虽然没有报酬,却很享受那一日三餐和隔些时候到储存苹果的冷窖大库里吃那硕大的国光、青香蕉和红元帅苹果。那种心情、那种体验、那种收获和那种自豪,是难以表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