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音在线 >> 人物动态 >> 陕北民歌的新创者:闫志雄

陕北民歌的新创者:闫志雄
录入时间:2012/3/24 13:43:00 来 源:中音在线     [音乐教程]    


阎志雄在表演

  闫志雄,靖边县东坑镇三岔区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作曲家,第二届陕北民歌大赛十大歌手之一,现任靖边县文化馆馆长。1976年,闫志雄考入靖边县文工团从事二胡、大提琴演奏工作,1985年考入中国函授音乐学院学习理论作曲。1990年至1995年在文工团期间任乐队队长并负责音乐创作工作,先后创作了秦腔剧“假中假”的音乐,编配了现代眉胡剧“飘来的媳妇”和秦腔历史剧“窦娥冤”的音乐;歌舞音乐有“欢庆”和“推炒面”,他本人也被中国音乐家协会授予“优秀音乐创作专家”的称号。其作品《沙梁梁上站个俏妹妹》《大西部》《三边之恋》《三边的风》《大陕北》《黄土情》分别荣获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民族歌曲演创大奖赛金奖,精品金奖,全国“十大金曲”金奖。2010年,闫志雄荣获陕西省陕北民歌大赛十大歌手奖、新创民歌一等奖。

  一首歌红遍大江南北

  在众多陕北作曲人中,真正有实力的创作者,闫志雄算一个。在2010年举办的陕西省第二届陕北民歌大赛中,闫志雄从3200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荣获演唱一等奖,并被授予第二届陕北民歌大赛十大歌手称号。作为此次大赛特别设立的奖项“新创陕北民歌奖”,共收到169 首作品,最终18首作品获奖。获得一等奖的作品共三首,其中就有闫志雄作曲、鲍登发作词的《沙梁梁上站个俏妹妹》。 闫志雄是本届大赛中唯一拿到两个一等奖的选手。

  《沙梁梁上站个俏妹妹》在靖边广为流传,早已融入了人们的生活。走在靖边县城的大街上,常有这样的情景:迎亲队伍响吹戏打过来了,你会听到吹鼓手们经常演奏这首曲子,因为这首歌已经落地为一首地地道道的陕北民歌了。

  提起创作的《沙梁梁上站个俏妹妹》这首歌,闫志雄说:“ 我最初的灵感来源于《泪格蛋蛋抛在沙蒿蒿林》这首歌。在此以前我一直爱好陕北民歌,也时不时地哼唱几句,因为我爱人也是搞艺术的,所以有很多关于音乐上的问题,我们将会一起讨论。当时,看到鲍登发创作出的歌词后,我顿生灵感,略加思索,一气呵成了该曲子。听我唱完这个调后,我们的同事大声叫好,后来他们也开始学唱这首歌,之后这首歌就越传越广,直至今天这个繁荣的局面。”

  一嗓子招来众人的眼

  2006年,“ 多重视野下黄土高原音乐文化研讨会”的工作人员来靖边采风。采访到闫志雄时,只听闫志雄开口一唱,顿时让这些国内外音乐界的专家学者们眼睛一亮,这才知道闫志雄是一位优秀的民歌手。他们给予闫志雄很高的评价,认为闫志雄不仅唱得地道,而且在陕北民歌的文化传承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文化的传承,需要无断代的延续。面对陕北民歌目前所处的窘境,闫志雄决意要改变这种恶性循环。他说:“ 陕北民歌要发展,必须要与时俱进,走出自己的路子。那个时代的‘白羊肚子手巾红腰带’,已经跟不上时代了,那只是贫穷的象征。现在陕北的风貌已经大改观,人们的生活富裕了,他们需要一种引领潮流的文化。所以,现在的陕北民歌中只有添加新的元素,才能继续发展下去。”

  毕竟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为了让更多的人加入这个队伍,来到文化馆的闫志雄开始对同事们做工作。“ 以前,靖边县文化馆是一个管理松散的机构,这里的工作人员纪律涣散,有的人一连好几天都不来上班。我们单位主要是搞文化,如果不对文化负责,我们愧对于我们老祖先遗留下来的文化瑰宝。为了调动同志们的积极性,我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吸引同志们。后来,我们成立了‘三边民间艺术团’,不时地外出下乡演出,从而调动了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把文化传播了。”

  陕北民歌不应是老调调

  自从闫志雄拿到了2010年陕北第二届民歌大赛两个一等奖后,他的自信心大增。“ 真没想到,我还真是土疙瘩里埋的一块金。”闫志雄笑着对记者说,“从此,我调动起所有的积极性投入到陕北民歌的新创中,到现在虽然略有成就,但是目前陕北民歌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我相信会有一批‘探险者’走出一条新的路子。”

  闫志雄是陕西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曾被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全国民族乐器水平考级委员会授予优秀指导教师称号。作为国家二级作曲人、中国音乐家协会陕北民歌研究会理事,闫志雄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他的作品在《歌曲》《音乐周报》《音乐天地》等国家级和省级刊物上发表了30多首。闫志雄说:“ 我所创作的音乐,富有现代社会生活特征,而且极具变化性。比如说《大西部》这首歌,前面节奏比较缓慢,音调悠长,讲述了一个贫穷的陕北;后面节奏突然加快,欢快而平和,讲述了一个正在发展的大西部。前后对比明显,从而形成了我对大西北的独特理解。”

  每创作一首歌,闫志雄就要经受一番折腾。“ 你别看歌词就那么几行行,可是就那么几行歌词的一首歌,我写的手稿足有一尺厚。几次三番,改了删,删了再改。自己满意了,可是别人提出意见后,我得虚心接受,继续修改。一首歌要获得人们的尊重,必须要经得起人们对它的检验,这才能成为经典。一首歌只有被群众接纳,成为口口相传的活态文化,才更具生命力。”

  来源:榆林晚报  作者:任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