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音在线 >> 人物动态 >> 钱学森背后的音乐女神:蒋英

钱学森背后的音乐女神:蒋英
录入时间:2012/3/9 1:46:00 来 源:中音在线     [音乐教程]    

  艺术与科学的联姻

  二战末期,战火烧到柏林,无奈之下蒋英和朋友逃亡到了德国南方几近瑞士的边界。后来,她转入瑞士卢塞恩音乐学院研究生班深造,掌握了大量德国、法国艺术歌曲、传唱剧、受难曲、弥撒等室内音乐作品,对古典、浪漫时期及近现代歌剧作品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1943年瑞士“鲁辰”万国音乐年会上,蒋英参加匈牙利高音名师依隆娜·德瑞高所主办的各国女高音比赛,名列第一,为东亚获胜之第一人。

  1946年,蒋英结束了在欧洲长达10年的求学生涯,回到了祖国。1947年5月31日,在上海兰心大剧院举办的个人演唱会成为她留学归来的汇报表演。演出轰动了整个上海,报界评论:“她卓越的歌唱艺术”使人们看到“中国一样有优越的艺术天才,良好的资质和聪颖头脑”。这一年,蒋英邂逅了同样学成归来的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钱学森:“当时他妈问我家人:小三有朋友了吗?我家的人说,小三朋友多着呢!其实我那时候根本没有对象,追我的人倒是不少,我一个都没看上。那时候,他父亲每周都送些杭州的小吃来,钱学森也常来我们家玩。好多人让我们给他介绍女朋友,我和妹妹真给他介绍了一个。他坐在中间,不好意思看我们给他介绍的姑娘。可是他看我倒挺大方,我感觉有些不对劲。后来他老来我们家,说是来看望蒋伯母……后来他说,你跟我去美国吧!我说,为什么要跟你去美国?咱们还是再相互了解一下,先通通信吧!他反反复复老是那一句话:"不行,现在就走。"没说两句,我就投降了。那时我从心里佩服他,他才36岁就是正教授了,很多人都很敬仰他,我当时认为有学问的人就是好人。”

  因为两家曾为世交,两人也曾经青梅竹马,一见如故,蒋英和钱学森在1947年夏见面一个礼拜之后在上海喜结良缘。

  被软禁在美国的那些日子

  1947年9月26日,钱学森与蒋英赴美国波士顿。他们先在坎布里奇麻省理工学院附近租了一座旧楼房,算是安家了。二楼一间狭小的书房,同时也是钱学森的工作室。起居间里摆了一架黑色大三角钢琴,为这个家平添了几分典雅气氛,这架钢琴是钱学森送给新婚妻子的礼物。谁都不会想到,钱学森还烧得一手好菜。蒋英对上门拜访的朋友说:“我们家学森是大师傅,我只能给他打打下手。”

  1950年8月23日,钱学森和蒋英买好了回国的机票,办好了行李托运及回国的一切手续,并和美国的亲友一一作了告别。但就在这时,美国当局突然通知钱学森不得离开美国,理由是说他的行李中携有同美国国防有关的“绝密”文件。整整5年的软禁生活,并没有减损蒋英夫妇回国的决心。在这段阴暗的日子里,钱学森常常吹一支竹笛,蒋英则弹一把吉他,共同演奏17世纪的古典室内音乐,以排解寂寞与烦闷。虽说竹笛和吉他所产生的音响并不和谐,但这是钱学森夫妇情感的共鸣。

  为了能随时回国,当然也为躲避美国特务的监视与捣乱,他们租住的房子都只签一年合同,5年之中竟搬了5次家。蒋英回忆那段生活时曾说:“为了不使学森和孩子们发生意外,也不敢雇用保姆。一切家庭事务,包括照料孩子、买菜烧饭,都由我自己动手。那时候,完全没有条件考虑自己在音乐方面的钻研了,只是为了不致荒废所学,仍然在家里坚持声乐方面的锻炼而已。”5年之中,钱学森并没有放弃学习和工作,完成了个人著作的撰写,不善表达爱意的他在醒目位置标注了“献给英”。志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