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革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助推了学生的“多选择”与“多出口”。学校与北京理工大学联合创办了“理工实验班”,旨在创设优良的学习环境,关注每个学生与众不同的潜能,促进学生科学思维、人文素养、动手实践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的良好发展,鼓励他们选择自己热爱的理想并为之奋斗。通过结合“理工实验班”的实际学情,采用“一体多面的钻石型”课程体系(学科基础类课程的班本化实施;学科拓展类课程;人文综合课程;科学研究方法课程CPS活动类课程;人格养成类课程),实行“双导师制”、“双学分制”,尝试弹性学制,为学生创建一种宽松而又严格的学习文化,提供一定的复合型教育资源,开拓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体验一份双重(中学与大学一体化)的成长经历。学校积极拓宽理工实验班学生的出口,通过大学先修课程、SAT课程等多类高级课程,使学生打下更为宽厚的基础,为其提供更多进入高等学府的选择,并为他们申请进入国外著名学府创造条件。“理工实验班”项目已通过北京市答辩,计划面向全市招收30人的“理工实验班”。
异彩纷呈的教育活动丰富了同学们的成长途径。学校有“模拟联合国”、 “跆拳道”、“击剑”、“服装设计与表演”、“车辆模型”、“彩虹气象站”、“定向越野”等多个五星级社团。走进“佰艺坊”,同学们可以学习丝网、印染、扎染等工艺;来到“陶吧”,同学们能够亲身体验塑造艺术创造过程;“模拟人生旅程”主题活动让同学们在长走中体味付出与坚持,历经磨练与成长;一年一度的校园科技节为同学们体验发明创造提供了很好的机会;“高高的纸结构”比赛、“DI创新思维——万人大挑战”、“绿色创意比赛”、“科幻画展评”、“天文科技大篷车进校园”、“理工扬帆杯科技论坛”等一系列活动为同学们展现出趣味科学的魅力,吸引大家参与科学探究。在参与“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科研项目、世界基金会“青少年爱水行动”项目研究和参加气象夏令营、天文观测等活动过程中,同学们走近科学家,走进大自然, 走向“社会大课堂”,收获体验,成熟成长。其中,远赴新疆哈密观测日全食、走进东营湿地科考、探秘灵山的生物多样性等活动的开展很好地激发了同学们参与科研的热情和体验研究的乐趣。
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民主管理的文化氛围,让同学们成为了学校的真正主人。“尊重信赖(Are respectful and trustworthy)、相互关心(Care about each other)、承担责任(Take responsibility)”是学校崇尚的ACT文化,是我校在育人过程中秉持的准则。学校设有“校长信箱”,公开接纳来自家长和同学们的建设性意见;实行“校长接待日制度”,为同学们提供与校长对话的平台,便于学校及时了解同学们的所思所求;聘任“学生校长助理”,让同学们能够更广泛地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与建设中;成立的各级“家长委员会”成为了沟通学校和家庭的桥梁,使学校、教师、家长和同学成为了合作与交流的伙伴,形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生成长共同体;在各年级的“入境教育”中,教师如父母般呵护学生,引领学生迈好青春第一步,在“14岁主题教育”、“18岁成人典礼”中,学校、教师和家长与站在新起点的同学们一路同行;班级的“接力日记大家写”活动让同学们在民主管理中加强了沟通,增进了友情;“理工附中少年科学院”是学校的一个由学生自主策划、自行管理的机构,少年科学院的院长、常务委员、各研究所的所长均由学生民主评选,并不时向全校师生征集学校科技教育方案。
优异的教育教学成绩凸显了学校迅猛发展的势头。近年来,通过资源整合、不断探索、大胆创新,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突破性地提升。学校的高考成绩连年提升,其中2008 年高考最高分为702分,有27名同学达到了北大、清华录取分数线;2009年高考最高分为692分,一本上线率达90%以上;2010年,高考最高分为694分,一本上线率达95%,其中宗畅同学以142.5的高分成为了北京市高考语文单科状元;2011年,高考文科一本上线率突破97.37%,理科一本上线率突破97.1%,文、理科二本上线率均达到100%。同时,我校顺畅了与高校自主招生建立优秀学生升学直通车通道,目前我校已经成为北京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名牌大学的优秀生源基地校,许多学生获得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一批国内名牌大学给予我校优秀学生的自主招生名额。
其布厄,是傈僳族弹拨弦鸣乐器。傈僳语“其”是弦子,“布厄”为傈果,意即圆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