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博 客服QQ 官方微信
网站客服QQ:
1014587588
2694395946
音协考级QQ:
2537453437
名称:中音在线
微信号:musiceolcom
设为首页网站地图网站论坛帮助∨
搜课程搜资讯搜书籍搜老师
考级报名 |电子琴钢琴古筝小提琴音基长笛
我的课堂
购物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少儿声乐套曲合唱谱、钢琴伴奏谱、CD伴奏、MV等下载
首页 音乐课程 音乐书籍 音乐新闻 名师风采 音乐人物 音乐学堂 乐器联盟 乐器百科 音乐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乐理 > 音乐机构 > 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发展概述(二)

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发展概述(二)

分享到 |
日期:2012-4-7  来源:中音在线  编辑:韩老师  浏览次数:

导语:  从建立于1939年的西北师范学院劳作专修科至2006年,音乐学院已经走过了67年的光辉历程。   西北师大音乐学院现已成为西北地区历史悠久,有一定规模、师资力量较强、治学态度严谨、教学管理规范的一处培养音乐教育和音乐表演人才的基地。现有教职工58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8人,讲师18人,助教14人,其中获得博士学位者2人,获得硕士学位者17人。教学辅助4人,党政管理3人。下设音乐学系、数字音乐系(正在筹建)声乐系、器乐系、舞蹈系、西部音乐文化研究中心、《西部音乐文化》编辑部、数字音乐实验室、图书、音像两个资料室、乐器管理维修实验室以及教学指导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等。有音乐学(音乐教育)、音乐表演、舞蹈表演三个本科专业。具有音乐学、艺术学二级硕士学位授予权,招收“中国传统音乐研究”、“西北少数民族音乐研究”、“音乐教育理论研究”、“西方音乐史研究” 、“歌唱技术与教学研究”、“演奏技术与教学研究”、“作曲技术理论与教学研究”等7个方向的研究生。在校学生除统招的本科和研究生外,也有成人高等教育专升本、自学考试音乐教育本科和专升本及音乐中专部。现有各类学生约600余人。在教学设备和资料方面,目前有音乐教学大楼

  二.曲折发展时期(1958—1978年)

  1958年,在大跃进的锣鼓声中省委决定成立兰州艺术学院。西北师院的艺术系改称音乐系和美术系,并入兰州艺术学院,任命扬树声为音乐系主任。

  艺术学院时期,随着培养目标的转移,音乐系的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师资队伍均有较大改变。如原来的音乐专业改为声乐、器乐和理论作曲三个专业,器乐专业又分设二胡、琵琶、钢琴、小提琴、大提琴、大管、长笛、圆号、单簧管等10多个主修乐器。随着专业的增设,从省内外调来了—大批相应专业的教师。教学活动中强调深入生活,大搞音乐创作和艺术实践。新学校、新专业、新任务,全系师生精神焕发,努力工作。

  艺术学院时期,音乐系在向民族民间音乐学习的同时,聘请了河州地区著名的民间歌手马海青来系开设民间音乐课,还多次请来洮岷地区花儿歌手穷尕妹等来系进行示范性的演唱上课。这些活动不仅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别致新颖,而且使音乐系师生学到了更多更实际的民间音乐知识和技能。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大型音乐作品《洮河大合唱》的创作和演出,是音乐系师生在这段时期最突出的贡献。1960年国庆节中央电台播放了《洮河大合唱》中的《红牡丹》等乐章,曾引起文艺界的极大关注。

  1962年春,由于经济生活的变化,省委宣布撤消艺术学院。音乐系和美术系仍回西北师院(时称甘肃师范大学。音乐系先搬到王家庄省教学仪器厂,在那里生活了三年多。1965年搬回师大南二楼。1980年又搬到新落成的音乐教学楼,在这里,音乐系度过了21个年头。当时间跨入21世纪之际,曾经同甘共苦,携手创业的美术系、音乐系,再一次走到了一起,组成了西北师范大学敦煌艺术学院,2001年新落成的、建筑面积14000多平方米的敦煌艺术大楼,成为我们携手共进,再造辉煌的新基地。

  1965年返回师大后,各项活动又纳入师范教育的轨道,—切强调师范性。但音乐系保留了原有的专业设置,在培养目标中增加了“适当培养音乐专业人才”等语。这些变化对音乐系后来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灵活性和主动性。

  在向民族民间音乐学习时,系上多次组织师生下乡、下厂,参加民间音乐活动,收集整理民歌、民间乐曲。编印了《河西民歌》、《陇南民歌》、《洮岷花儿》等专集。由省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师生收集整理的土族、撒拉族等少数民族民歌的歌词集《手搭凉棚望北京》。

  在艺术实践方面,要求学生每学期开一次音乐会,青年教师每学年开一次进修汇报音乐会,或其它形式的学业汇报,并鼓励师生参加校内外的各种演出活动。

  在科研和自编教材活动中,举办过“花儿的流派与分布”、“贝多芬交响乐的介绍与欣赏”、“钢琴踏板的使用”等学术活动,编写了手风琴、民族民间音乐、中国古代音乐史、民族调式和声等试用教材。此外,还编印了数期《歌曲创作》集和刊物《小百花》。

  从建系至1966年间,共毕业本科生136名,专科生191名。这批具有较高水平的音乐人才,绝大多数分布于西北各地,除在大专院校、中专、中学等从事音乐教育外,还有—部分被分配到广播电台、电视台、出版社、文艺单位、演出团体等。他们的辛勤劳动,为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原有的各项教学活动中断了,代之而来的是大批判、大串连、闹派性、搞夺权以及长征、拉练、走“五七”道路等等。1970年在所谓“教育革命”中为精减机构,把体育、音乐、美术三系合并为“军事体育艺术系”分军事体育、革命文艺两个专业,开展连队编制的军事化活动。1971年9月学校招收了以“上管改”为任务的工农兵大学生,学制2——3年。革命文艺专业第一期招收学生92名,第二年又分成音乐专业、美术专业,各46人。1974年秋毕业,在校学习三年。第二期是1973年9月入学,1975年12月毕业,在校学习两年半。第三期开始都是秋季招生,秋季毕业,在校学习两年。音乐专业前后共招收五期,毕业198人。招生后,全校师生充满希望,满怀信心地投入教学工作。但是“开门办学”、“接受再教育”、“批林批孔”、“学朝农经验”等,搞得教学秩序混乱,人心慌慌,无所是从。这种畸形的办学体制直到1977年的“拨乱反正”中才得到纠正。音乐系也才恢复了原来的面貌。

  在这段不寻常的岁月里,尽管有来自多方面的干扰,但在老师们的耐心教导和同学们的刻苦学习下,教学工作仍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比如首届学生临毕业时,系上组织了一次以艺 术实践为主要内容的“开门办学”活动,学生自编自排了一台文艺节目,有独唱、独奏、独舞、合唱、合奏、歌舞,还有朗诵、快板、相声、数来宝等,丰富多彩,生活气息浓厚。他 们在历时50天的陇南之行中演出了30余场,受到各地群众和有关领导的欢迎肯定和赞扬。有入1975年全国少数民族文艺调演中,吴学禹的手风琴被评为优秀节目,除中央电视台、广 播电台播放外,还参加了国庆26周年游园演出。

  1977年,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音乐系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于1978年春招收了首批学生58人。秋季又招收学生40人。全系师生以饱满的热情、求实的精神迎接各项新的任务。

  三、阔步前进时期(1978--1999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音乐系的教学改革、队伍建设、艺术实践、科学研究等工作均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1.教学改革

  根据学校的统一部署和本专业发展的需要,将原教学计划中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时数等进行了多次较大的调整和改进。专业分为音乐教育和音乐表演两大类。培养目标随专业而异,前者培养高等和中等学校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后者培养从事文艺表演、教学及其他研究工作者。专业课分核心课、必修课、主修或限选课和选修课。还开辟了第二课堂,鼓励学生跨专业跨学科的选修其它课程。

  在教材建设上,先后自编了《中国音乐史》(获本校91年优秀教材奖,甘肃省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外国音乐史》、《电子琴演奏法》、《钢琴即兴伴奏编配法》、《音乐欣赏》、《歌曲作法》、《调式和声学》、《乐器修理法》、《数码钢琴集体课教程》等,除本系使用外,还向兄弟院校交流。这批新编教材大多吸收了近年最新学术和科研成果,内容充实,观点明晰,条理清楚,联系实际,受到学生的欢迎。

  在教学方法上,史论课普遍采取了讲述与自学、讨论解惑、写文章等相结合的方祛,并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技术课在坚持因材施教的前提下,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多听、多看、多实践,并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此外,还对部分课程的教学状况进行了评估。评估活动增强了教师对教学工作的责任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此外,为普及音乐知识,倡导美育教育和满足校内外广大音乐爱好者的需求,八十年代中期曾举办过“音乐系星期天音乐讲座”,九十年代初举办过“业余音乐学校”,前者面向成人,后者面向4—10岁的儿童。这两项活动在校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和评价。

  2.师资队伍建设

  除从校外调进部分教师外,对本系的青年教师进行了有计划、有步骤的培养和提高。采取的方法:一是在职进修,聘请系上老教师定时上课;二是脱产进修,到兄弟院校学习;三是鼓励考研,系上给予多方支持和方便。从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杨树声、林佩箐、汪子良对青年声乐教师和钢琴教师进行了较长时间的指导学习。同时有17位青年教师先后到上海、北京、天津、朝鲜等地的音乐院校进行了一至二年的脱产进修 。通过进修学习增长了见识,丰富了知识,提高了专业水平。九十年代,刘沛、张君仁2人率先获得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心理学和音乐教学论专业硕士学位,王文澜、张一凤2人获得中央音乐学院西方音乐史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硕士学位,打破了我院历史上无硕士学位的先例。

  2002年6月,我院青年教师张君仁,在我国民族音乐学家乔建中、王耀华的指导下,经过三年苦读,以《花儿王朱仲禄——对一个民间歌手的音乐人类学实验研究》的长篇论文,获得了我院第一个博士学位。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内容

  • 重庆市北碚区音乐家协会2014-9-28
  • 三门峡市音乐家协会章程2014-7-2
  • 马鞍山市音乐家协会《爱乐女子合唱团》章程2014-2-10
  • 中国矿业大学艺术学院简介2014-1-17
  • 张家界市音乐家协会第三届理事会2013-11-22
  • 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简介2013-11-15

更多>>推荐课程

音乐理论基础

主  讲:楼天宇

立即试听

和声学教程(上册-01至

主  讲:陈诺

立即试听

热点文章

  • 2015年全国音乐类专业研究生招生考试指南
  • 第九届金钟奖合唱比赛苏州圆满落幕
  • 我的青春,我的红色娘子军
  • 第四届民族声乐大赛艺术院校教师组半决赛
  • 第四届民族声乐大赛综合院校教师组(21-34
  • 第四届民族声乐大赛综合院校教师组(1-20)

热门标签

文艺院团乐感是天陈其钢直第六届中声乐学习第七届“关于举办文化部将

教材教辅

曲式与作品分析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页数:408页

isbn:978-7-103-02719-6

购买价:29元

  • 音乐作品分析应用教程(修订版)
  • 曲式与作品分析

乐器

弹布尔

  弹布尔,是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古老的弹拨弦鸣乐器。史籍曾译称弹拨尔、丹布尔、丹不尔。流...

口弦

口弦   口弦又称口琴、响篾、吹篾或弹篾。历史悠久、形制多样,在我国的大部份地区都很流行...

关于我们 | 合作推广 | 意见反馈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招生联盟
Copyright ©2006-2023 www.musiceol.com All Rigth Resevers 中音在线
电话:15311572120 京ICP备110031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