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
谭晓玲 |
论文 |
《朝鲜族舞蹈中的呼吸》 |
《华章》 |
8 |
|
43 |
谭晓玲 |
论文 |
《对现今民间舞教学的探究》 |
《科技致富向导》 |
13.5 |
|
44 |
苏 忠 |
论文 |
《论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发展与市场结合》 |
《才智》 |
5 |
|
45 |
苏 忠 |
论文 |
《民俗与舞蹈的合体》 |
《才智》 |
2.5 |
第二作者 |
46 |
苏 忠 |
论文 |
《舞蹈教案对舞蹈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分析》 |
《华章》 |
5 |
|
47 |
梁思思 |
论文 |
《浅析舞蹈艺术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
《大众文艺》 |
5 |
|
48 |
郭一静 |
论文 |
《<费加罗的婚礼>中伯爵夫人的音乐形象——以两首咏叹调为例》 |
《大众文艺》 |
5 |
|
49 |
郭一静 |
论文 |
《德彪西艺术歌曲<曼陀林>音乐分析及其演唱研究》 |
《大舞台》 |
5 |
|
50 |
陈 刚 |
论文 |
《ABRSM教材体系右手技术进阶特性》 |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
13.75 |
|
51 |
敖 坤 |
论文 |
《萨克斯管音乐在电影音乐中的运用》 |
《电影文学》 |
12.25 |
|
52 |
敖 坤 |
论文 |
《浅析西方现代音乐承载的文化内涵》 |
《作家》 |
12.25 |
|
53 |
苏祥玲 |
论文 |
《浅析舞台实践对音乐学院通俗演唱专业学生的重要性》 |
《大舞台》 |
5 |
|
54 |
苏祥玲 |
论文 |
《浅析舒伯特德国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和现代审美价值》 |
《黄河之声》 |
5 |
|
55 |
苏祥玲 |
论文 |
《浅析多尼采蒂的歌剧咏叹调<姑娘的秋波>的创作特征和演唱风格》 |
《大众文艺》 |
5 |
|
56 |
苏祥玲 |
论文 |
《美声、民族与通俗唱法相融之研究》 |
《科技创新导报》 |
4.5 |
|
57 |
胡 杨 |
论文 |
《普罗科夫耶夫音乐创作中的传统与现代兼容的风格》 |
《音乐创作》 |
17 |
|
58 |
金 荻 |
论文 |
《东方叙事诗——哈恰图良<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赏析》 |
《音乐创作》 |
17 |
|
59 |
朱汉斌 |
论文 |
《网络环境下音乐院校图书馆专业音像欣赏室的设计与建设浅析》 |
《音乐创作》 |
16.25 |
|
60 |
练小全 魏景文 |
教材 |
中国小提琴作品集(11、12) |
湖南文艺出版社 |
27.5 |
|
61 |
龙 敏 |
论文 |
《莫扎特小提琴与中提琴二重奏作品K423 K424演奏研究》 |
《咸宁学院学报》 |
13.25 |
|
62 |
龙 敏 |
论文 |
《中提琴在中国交响乐作品中的作用研究》 |
《黄河之声》 |
5 |
|
63 |
余惠承 |
论文 |
《<桃花红·杏花白>歌曲分析与演唱处理》 |
《音乐创作》 |
16.5 |
|
64 |
靳 竞 |
获奖论文 |
《论泽纳基斯作品 |
第七届湖北文艺评论奖·一等奖 |
47 |
套用省级青年项目 |
65 |
余惠承 |
获奖论文 |
《同源三态桃花红》 |
第七届湖北文艺评论奖·二等奖 |
38.75 |
套用省级重点项目 |
66 |
汪义晓 |
论文 |
《湖北音协六十年》(编撰“十七年时期“(1949—1966),第14至49页;编撰”湖北音协1949年6月—1966年8月大事志“,第160至173页;编撰”湖北省音乐家协会手风琴学会概况“第305至309页 |
湖北人民出版社 |
16 |
|
67 |
汪义晓 |
论文 |
《音调是可以独立审美的》 |
《黄钟》 |
18.75 |
|
68 |
刘 莎 |
论文 |
《辛亥革命时期乐歌中的女性解放》 |
《黄钟》 |
19.5 |
|
69 |
刘 夜 |
论文 |
《八音和鸣别样灵地楚风黄钟大吕——展盛世华韵》 |
《黄钟》 |
19.25 |
|
70 |
王洪军 |
论文 |
《<管子·地员>、<吕氏春秋·音律>引发的与三分损益法相关问题之思考》 |
《黄钟》 |
19.25 |
|
71 |
王洪军 |
论文 |
《中国古代音乐史:你应是怎样的一门学问——对学科性质兼及构建视野问题之思考》 |
《音乐艺术》 |
19.25 |
|
72 |
宋晓波 |
论文 |
《劳动者高温权益保障论析》 |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13.5 |
|
73 |
宋晓波 |
论文 |
《我国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探析》 |
《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 |
12.5 |
|
74 |
宋晓波 |
论文 |
《探析工资集体协商》 |
《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
13.5 |
|
75 |
宋晓波 |
论文 |
《劳动者高温权益保障探析》 |
《广西法政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13.5 |
|
76 |
彭 松 |
论文 |
《传统的眼神与中西结合——论二胡曲二泉映月与小提琴改编曲演奏风格特质之异同》 |
《大舞台》 |
5 |
|
77 |
彭 松 |
论文 |
《论小提琴演奏中民族器乐手法的运用》 |
《民族音乐》 |
13 |
|
78 |
余 皓 |
论文 |
《论宋词与女乐的关系》 |
《黄钟》 |
18 |
|
79 |
章 滨 |
论文 |
《肖邦钢琴练习曲原作版与长笛改编版的比较研究》 |
《黄钟》 |
18 |
|
80 |
刘崇晓 |
论文 |
《论潘乔·弗拉迪盖罗夫钢琴作品创作特征》 |
《科教文汇》 |
5 |
|
81 |
黄 茜 |
论文 |
《从作品中来回作品中去——视场练耳听觉教学法研究》 |
《黄钟》 |
19.5 |
|
82 |
黄 茜 |
论文 |
《论多声部视唱中内心和声感的培养》 |
《音乐创作》 |
18.25 |
|
83 |
黄 茜 |
论文 |
《从音乐理论走向实践——视唱练耳教学中节拍感的培养》 |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
13.25 |
|
84 |
周可齐 |
教材 |
《埙初级教程》 |
湖南文艺出版社 |
13.25 |
|
85 |
荣 政 周可奇 |
教材 |
《箫初级教程》 |
湖南文艺出版社 |
14.25 |
|
86 |
谢闻吉 |
论文 |
《河北吹歌与王铁锤的笛子艺术》 |
《竹笛艺术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 |
13 |
|
87 |
胡志平 |
论文 |
《关于音乐艺术高素质、多样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 |
《黄钟》 |
19.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