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上海交响乐团就曾受邀与纽约爱乐乐团合作,在纽约中央公园音乐会演奏,成为首个在世界主流户外音乐会演奏的中国乐团。当时的经历让现任上海交响乐团团长陈光宪至今印象深刻。
就推进户外音乐会的优势、未来的发展方向、政府部门的支持等问题,早报记者专访了陈光宪。
经验一:户外音乐会是欧美城市文化发达的标志
在国外,户外音乐会是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05年起每个夏季, 纽约中央公园都要举行免费的户外音乐会,一百多年来从未间断。
东方早报:美国的纽约中央公园音乐会很有名,作为亲身经历者,可以跟我们描述下当时的情境么?
陈光宪:那真是非常好的一次经验。演出是免费的,中央公园的草坪非常大,当时刚下过雨,但音乐会开始前一下就聚集来了很多人,十几万人,基本上都是一家人、几家人一起来的,带着床单、野餐布铺在草地上,边吃着野餐边听音乐,氛围好极了。但他们又很懂音乐、很尊重音乐,不是纯拿音乐当背景,乐手得到了尊重,掌声、叫好声都很热烈。散场特别快,一下子那么多人都走得干干净净的,草地也特别干净,野餐什么的痕迹都看不出来。一个城市的文化有多发达,市民素质有多高,那样的一场音乐会就能看得出来。
东方早报:从之前“辰山草地音乐会”的经验看,我们的差距在哪里呢?
陈光宪:差距肯定是有的,但是这样大规模的草地交响音乐会也还是第一次尝试,4000张票相比于音乐厅是多了,但是相比于那十几万人还是凤毛麟角。但“辰山”这次整个的宣传、流程设置、人员安排都做得非常好。当然纽约中央公园(纽约爱乐乐团自1965年起创办一年一度的“夏日公园交响音乐会”)已有近50年的历史,每年都办,已经很成熟,所以它已经成为一个品牌,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了,不需要再去多宣传。
东方早报:而且纽约或其他城市的户外音乐会会请很多世界名团。
陈光宪:我们也有这样的打算,慢慢地随着听众欣赏水平的提高,我们自己办这一类音乐会技术更成熟、经验更丰富时,也会请大牌独奏家、指挥家甚至是乐团合作演出,这是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