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首稿借鉴邓丽君曲调
铁源告诉记者,在给《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谱曲之前,因为“文革”的缘故,他已经有好几年都不写歌了。所以当1980年,词作家邬大为、魏宝贵拿着《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的歌词找到铁源的时候,他犹豫了,“当时邓丽君缠缠绵绵的曲调正流行,我写的硬朗的军队歌曲还有人听吗?后来一想,作曲家也不能固步自封,于是就写了一稿。借鉴了邓丽君的曲调,我唱给邬大为听,他还说好,说我能与时俱进。不过我琢磨了一晚上,觉得不对劲,战士也有情,但战士的情歌不是邓丽君那样的。”
后来在蒙古长调、辽东曲调的启发之下,铁源写出了终稿。“当时这首歌还叫《我可爱的故乡》《在月光如水的地方》,我说什么月光如水啊,就叫第一句歌词!”
不过,这首歌创作出来之后,遭到很多人的非议,铁源的老战友董振厚,也就是《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的首唱者,力挺铁源,“他说‘战士的歌有的激情,也有的是柔情,我看铁源的曲子,写得挺好!’”
这首歌创作出来之后在辽宁广播电台的《每周一歌》播出。播出后迅速火了,广为传唱。“当时走在路上,胡同里冷不丁出来一个骑自行车的小伙子,嘴里哼着‘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真是到处都能听到有人哼这首歌。”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被全国观众熟知还是由于蒋大为的演唱。“1982年,他来沈阳问我要这首歌,当时演唱是在市委旁边的体院馆,他刚唱两句,底下的掌声就哗哗的,后来蒋大为下台跟我说,他都蒙了,还以为是喝倒彩呢。”
《十五的月亮》曾被批是“写给女人的歌”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已经红遍大江南北,但铁源的生活和心境并没受到太大影响,他还是成天琢磨怎么能写出好听的曲子来。
1984年,铁源、石祥在河北省的一支英雄部队开座谈会,战士们反映说,“不喜欢一唱一瞪眼的歌”。还有个四川籍的战士提议给军人妻子写一首歌。原来他的妻子既要照顾年迈的双亲、孩子,还要种责任田。可她从来不叫苦,还常写信鼓励丈夫安心在部队工作。
“一天早上我和石祥在操场上遇到了,石祥说‘我写了三首歌,说给你听听,《合成军在前进》《行进在陆地天空海洋》《十五的月亮》’我说打住吧,前两首歌得一万人唱才有气势!后面那首不是《敖包相会》吗?”铁源说完哈哈大笑。
后来,听石祥念歌词,当听到“军功章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时,铁源眼前一亮,当即要求认购这首歌,两人还拉了钩。“不过,第二天所有的曲作家案头上都放着这首歌。”虽然石祥没有按照约定只留给他,但这首歌最后还是采用了铁源的谱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