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源先生(资料图)
从15岁参加革命起,生于大连的铁源一辈子都穿着军装,至今也生活在部队干休所的大院里。
身为军旅作曲家,铁源迄今为止有一千多首原创作品,其中最负盛名的代表作,莫过于《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和《十五的月亮》。
近日,记者来到炮兵学院干休所,见到了年届80的铁源老人。铁源家房前屋后种着各样时令果蔬,铁源最喜爱的是窗边的一丛芍药,他扶着芍药花说:“你们要是早点来就好了,开得太美了,可惜你们错过了花期。”
无心插柳走上作曲之路
别看如今铁源是著名作曲家,其实当初他想当个指挥家。因为天资聪颖,铁源吹号、拉小提琴、指挥样样都行。铁源告诉记者:“当年曾经想过专门拉小提琴,后来想做个指挥家,就是没想到会作曲。”
一次意外的机缘,让铁源走上谱曲之路。1964年,词作者肖华写了一首《四好歌》,面向部队征集曲子。当时铁源也写了一首曲子,“我不会谱曲,连韵脚都不懂,但有热情,就写了一首。”铁源的这首曲子被上级选送,但他自己并没抱任何希望,“400多首曲子,怎么就能选上我的呢?”
就在铁源已经快把投稿这事忘掉的时候,有一天,创作组长来到铁源家楼下,“他扯着嗓子喊我,当时我家4口人,住12平方米的小屋,我把气窗打开,伸个头出去问他啥事儿,他说我的那首曲子被选中了。我组长平时就爱开玩笑,他说完我根本不信。后来他说‘你爱信不信,2号守着录音机听吧,到时候你就信了。’1965年元月2号,我守着广播,我记得非常清楚10点钟整,真的播放了我谱曲的那首歌,太不可思议了。听完歌之后,我狠狠地掐了自己一把,疼,不是做梦。”
后来,肖华曾经写信给铁源,感谢他的谱曲。遗憾的是信件如今已经遗失。除此之外,铁源还获得了80元的稿费,相当于铁源当时三个月的工资。后来,铁源把这80元钱都交了党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