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十五的月亮》风靡了上世纪80年代,但在问世之初,还是遭到了诸如“写给女人的歌”的责难。
在沈生活大半辈子仍难改大连口音
铁源,原名石铁源,他的人和名字一样硬朗。记者面前的这位老者对于苦难的回忆,只是轻轻带过。说起当年创作给他带来的非议和嘲讽,铁源笑呵呵地对记者说:“(各种非议)多了去了,不过要在乎这些就不能搞创作了。”东北人的乐观和豁达性子,在这位自称“80后”的老人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记者和铁源老人约好在炮兵学院门口见面,得知记者已经到了,铁源老人骑着自行车出来接记者。虽然年届80岁,但腰不弯耳不聋,说起当初歌唱创作,仍旧记忆清晰。连当年《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第一稿自己借鉴邓丽君流行歌之后曲调都记得清清楚楚。用邓丽君的调唱《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是什么效果?铁老现场给记者演示了一把,自己唱完也禁不住哈哈大笑。
虽然,铁源大半辈子都生活在沈阳,但依旧难改乡音。铁源出生在大连市沙河口区,“当时我住的地方叫春柳街,如今不知道改名字没有。在部队多年,我尽量讲普通话,不过,三句话过后大连话里的海蛎子味儿就出来了!”
名人简介
铁源,1932年2月9日出生于大连市沙河口区。1947年参加革命,1950年起从事部队文化工作。一级作曲,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原艺术指导。歌曲《我为伟大祖国站岗》《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等30余首(部)作品获全国、全军奖。(来源:华商晨报/记者 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