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打着封闭登台
参加会演,考验着各个代表团编创人员的智慧,而那些来自高原之上、大山之中、田野之间的舞者、歌者,则承受着不一般的辛苦。
代表团一般是在演出前两三天抵京,不过,西藏自治区代表团却提前一周就到了北京。130名演职人员,6月21日坐火车从拉萨出发,经过两天两夜颠簸,6月23日早上抵京。当天中午,他们便进驻中国评剧院剧场。西藏自治区歌舞团团长丹增解释说,他们这次参加会演的剧目《魅力西藏》,大部分服装、舞美都是在北京制作的,只能到北京之后进行最后的舞台合成,为此提前租下这个剧场进行排练。
来北京后,丹增最关心的就是北京的天气,“为了不失去厚重感、真实感,我们演员的服装都比较复杂,都是用实实在在的料子做的,没有任何简化,但这也导致演员们穿起来感觉特别热,几乎每个节目下来他们都是一身汗。”
丹增说,《魅力西藏》一共14个节目,演员中,任务最重的要承担8个节目,这不仅意味着体力上的挑战,更重要的是要以“神速”来换装。由于浑身是汗,脱衣服、穿衣服都变得更加费劲。最终,演员们一对一“结对子”,彼此帮着换服装,才保证了演出顺利进行。
通常,从高原地区来到北京的人可能会产生“醉氧”,头晕、乏力,西藏自治区歌舞团的演员有人也出现了这种不适状况。然而,排练日程的紧迫使他们没有任何可以缓解的时间。有的演员腿部肌肉拉伤,为了不影响排练、演出,只能打着封闭登台……演员们的敬业、刻苦,让丹增感到欣慰:“我们的演员绝对是过硬的。从今年4月9日正式投入排练,一直到来北京演出,所有演员没有休息一天,大家都想着最终能在会演中有优秀的表现,为首都观众呈现一台优秀的节目。”
湖北省代表团的土家风情歌舞诗剧《嗯嘎-女儿会》,演员们也同样经历了数月的精心排练,大多数演员已经近一个月没回家了。想不想家?演员们会异口同声地回答:“说不想家那是假话!”但一想到能代表300万土家儿女在首都北京参加会演,为家乡争光,他们就什么都能克服了。据恩施市民族文工团团长焦大贤介绍,有三位演员坚持带病排练数天,体力严重透支,彩排当晚,她们还在坚持演出,最终被“强行”送往医院治疗,输液至第二天凌晨两点多钟才回到宾馆。
吉林代表团的舞剧《放歌长白山》,由延边歌舞团演出。31岁的李秀峰是剧中舞蹈《尔西鼓》的领舞之一。在艰苦的训练过程中,他的肩部、颈部多次受伤。医生建议他休养两三个月,但他只休息了四五天,此后一直带伤坚持排练。在他看来,舞蹈演员训练受伤是司空见惯的事,“我们团也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受伤,大家都很努力,都会坚持下来,我们所有的辛苦都是为了演出更精彩。”(来源:北京日报/记者 李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