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学类、中西音乐史类各研究方向适用】
【汉族民间歌曲与民间歌舞音乐】
一、汉族民歌
汉族民间歌曲(简称“民歌”)包括各个历史时期产生流传的汉族民歌,一般包括传统民歌、革命历史民歌、新民歌。要求考生以本科阶段所学课程为主要复习对象,首先强调对常识性内容的熟悉及对民歌的感性把握,同时要求对民歌重要理论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思考。
(一)总论
民歌的定义
民歌的性质和创作、传承方式等。
2、民歌与生活的关系
民歌产生的原因及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民歌与传统音乐其它种类的关系;与其它民间音乐形式的关系;与创作音乐的关系。我国传统音乐指民间音乐的五大类(民歌、歌舞、说唱、戏曲、器乐)以及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
民歌的历史发展简单脉络
4、影响民歌流传发展的重要因素
指地理环境、方言、风俗习惯、经济条件等。
(二)分类法
对“体裁分类法”、“色彩区分类法”、“地区分类法”、“行政区划分类法”的具体内容有一定了解。
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的体裁特征(指其在情感表达方式、演唱场合、社会功用和音乐形式等方面的不同特征)。
(三)主要歌种与曲目
1、主要山歌、小调种类(如“信天游”、“蒲松龄俚曲”等)的流行地及词曲特征。
2、小调中流行广泛的“时调”(如“孟姜女”、“茉莉花”等)的流行地及词曲特征。
3、对各地流传较广的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代表性曲目有一定了解。
熟悉“风俗歌”、“田(山)歌”等广泛使用而在划分上未有定论的称谓。
知道几个全国知名民歌手。
二、汉族歌舞
(一)一般特点
对歌舞音乐在表现生活、演出形式、音乐形式等方面的特点有概括性了解。
(二)种类
秧歌、花鼓、采茶、花灯、二人转、二人台等舞种的基本情况:流行地域、表演形式、音乐基本特点等。
【说唱】
说唱音乐是音乐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之一,是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生应比较系统地了解说唱艺术的表演形态、说唱曲种的分类、说唱艺术的发展简史等概貌以及重要说唱曲种的相关知识,能听辨说唱曲种的代表唱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