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博 客服QQ 官方微信
网站客服QQ:
1014587588
2694395946
音协考级QQ:
2537453437
名称:中音在线
微信号:musiceolcom
设为首页网站地图网站论坛帮助∨
搜课程搜资讯搜书籍搜老师
考级报名 |电子琴钢琴古筝小提琴音基长笛
我的课堂
购物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少儿声乐套曲合唱谱、钢琴伴奏谱、CD伴奏、MV等下载
首页 音乐课程 音乐书籍 音乐新闻 名师风采 音乐人物 音乐学堂 乐器联盟 乐器百科 音乐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声乐 > 教学空间 > 天津声乐概况(二)

天津声乐概况(二)

分享到 |
日期:2012-9-19  来源:中音在线  编辑:李老师  浏览次数:

导语:  天津的声乐中的民间品种如民歌小调、时调小曲等,是天津人音乐生活的传统形式。这些声乐形式,既反映了天津人的生活现实,也表现了天津人的勇敢和斗争精神。虽然这些音乐形式在当代的现实生活中已很少听到,但以民歌为基础的民族唱法歌曲和由港台校园歌曲、抒情歌曲的传入而兴起的通俗唱法歌曲的广泛流传,使当代天津的声乐活动呈现出十分活跃的局面。   一、民歌小调   (一)劳动号子   天津作为水陆码头,交通四通八达;又是产盐基地和著名的“小站稻”产区;沿海与内河的渔业、水产也很丰富,捕捞业十分发达。因此,旧时的天津城乡经常听到此起彼伏的劳动号子,曲调或高亢激越,或深沉雄浑,或幽默风趣,均表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搬运号子  是搬运工人在装卸大件物品或在马路上推、拉满载货物的大车时唱的。曲调比较简单,即兴编词,反复唱和。唱词多以呼号为主,节奏鲜明,内在感情和力度使人精神振奋。1982年,在天津市首届华北音乐节“海河之春”音乐会上,运输公司六号门老工人合唱队演唱的《搬运号子》 ,中国文联副主席周扬观后极为赞赏,并选调他们参加在

  (四)儿歌

  天津的儿歌,有不少是由外地传入的民歌被儿童理解、喜爱而演化成为儿歌的。民国初年,《苏武牧羊》传入天津后,人们就用其曲调填上《我家有个胖娃娃》和《小秃卖豆腐》等歌词到处传唱 。此后,来自河北民歌的《小白菜》 、《卖扁食》、《小放牛》、《艳阳天》、《放风筝》,以及江南民歌《茉莉花》、《孟姜女》、《板桥道情》等,都成为广泛流行的天津儿歌。《放学歌》原是民国初年的“学堂乐歌”。歌词是:“功课完毕太阳夕,收拾书包回家去。见了父母行个礼,父母对我笑嘻嘻。”它一经产生,很快就飞出学校,成为流行最广的一首儿歌。

  旧时每年春节 ,天津的街头巷尾,孩子们手牵手,提着灯笼 ,口中唱着《迎春歌》:“有打灯笼的都出来哟,没打灯笼的抱小孩儿哟,鲫鱼、拐子、大花篮儿哟……”这是当时城区到处传唱的具有民俗特色的一首节庆儿歌。农村的儿歌与农村生活相联系,反映人民的愿望。例如流传在北郊农村的《求雨》歌唱道:“老天爷快下哩!唏哩哗啦下大哩!青龙头,白龙尾,旱得小孩儿来求雨。大雨下在开洼地,小雨下在菜畦里。”又如流传在南郊农村的儿歌《麻雀打食》,其中第一段歌词是:“一个麻雀来打食呀,一个头,一个尾,两个翅子两条腿呀……”以下几段分别从两个麻雀说到5个麻雀,像“绕口令”似的,一段比一段绕口,听来趣味盎然,极富儿童情趣。

  (五)叫卖调

  叫卖调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时就有了。这种叫卖的声调被称为“货郎调”。在旧时天津,街头巷尾有着大量的各行各业的商贩。他们在叫卖的吆喝声中,逐渐增加了旋律色彩。那时各种叫卖声从清晨到夜晚终日不断,诸如磨剪子抢菜刀的,卖大小金鱼的,卖硬面饽饽的,卖崩豆、萝卜的,卖青菜的,卖布头的,套火炉的等等,都有独自专用的叫卖声调,且越来越丰富多采,越来越音乐化。其中较突出的如磨剪子磨刀的叫卖调:“磨剪子哩哟,抢菜刀!”多少年来磨刀匠人只凭这一声吆喝,就使自己的生意源源不断。再如旧时的估衣街、南门外、南市等处卖估衣的,他们在吆喝时有一个短小的基本曲调,一般是由三个乐句组成,随着商品特点反复变化。吆喝时有的是一个人,有的是两个人互相喝和。清代津沽诗人崔旭一首《竹枝词·估衣街》中写道:“衣裳颠倒半非新,挈领提襟叫卖频。夏葛冬裘随意买,不知初制是何人!”这说明卖估衣的叫卖调引起了诗人的兴趣。直到解放初期,各类吆喝声调仍随时随处可以听到。五六十年代,一些从事民俗和民间音乐研究的学者,曾搜集到音乐性很强的津门叫卖声调数十种 ,并记下词、曲,作为研究资料 。天津电台还曾举办过津门叫卖声的专题讲座。至今,一些走街串巷的工匠人(如弹棉花的等)和集贸市场的小商贩,仍不乏凭叫卖调招揽生意的。

  二、民族唱法歌曲、歌剧

  民族唱法与民歌相伴,在天津流传较早。自明清以来,几乎所有的民歌演唱,都是民族唱法。这种唱法虽也注重演唱训练和舞台实践,但其发声方法、气息控制和吐字要求,均不像学院派对美声唱法那样规范和严格。正因这种唱法比较质朴、易学和易于普及,所以深为演唱者和广大群众所接受,所喜爱。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进步歌曲(《毕业歌》、《送别》、《卖布谣》、《劳动歌》、《卖报歌》、《五四纪念爱国歌》等)、抗战时期的救亡歌曲(《松花江上》 、《大刀进行曲》、《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 游击队歌》、《黄河大合唱》、《军民大生产》、《延安颂》等)、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歌曲(《毛泽东的战士人民的兵》、《我是一个兵》、《二月里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团结就是力量》、《咱们工人有力量》、《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将革命进行到底》等)在天津的流传和演唱,都是民族唱法。

  解放后 ,天津的音乐演唱、演出活动一直十分活跃,职工文艺会演、农民文艺会演以及多种纪念性 、庆祝性的文艺演出活动连年不断地举办,其中的歌曲演唱,绝大部分是民族唱法。这种唱法既为广大群众所欢迎、所欣赏,从而使许多优秀歌曲得到传播和普及,还培养锻炼出不少歌手和声乐专业人才。有一批优秀歌手考入音乐院校或被专业音乐表演团体吸收为专业歌唱演员。

  歌剧的排演 ,多是运用民族唱法 。天津的专业歌剧表演团体——天津歌舞剧院 ,一直以演出和创作民族歌剧作为重要任务 。自1958年至1993年,先后排演的民族新歌剧有《赤叶河》、《白毛女》《洪湖赤卫队》、《红霞》、《刘三姐》、《江姐》、《向秀丽》、《王杰》等;创作演出的小歌剧有《 煤店新工人》、《喜事的烦恼 》、《泪血樱花》、《银杏树下的爱情》、《广厦抒情曲》、《三个女儿的婚事》、《芳草心》、《宦娘》等。根据天津作家鲍昌的小说改编的歌剧《费尔玛之光》参加1986年天津市第一届戏剧节演出,获演出奖。1993年创作演出了大型音乐舞蹈诗画《唐宋风韵》,此剧韵律优美,蕴涵深邃。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三、通俗唱法歌曲

  80年代初 ,通俗唱法的歌曲传到天津。最初是中国台湾的校园歌曲和香港地区的抒情歌曲 ,如《赤脚走在田埂上》、《外婆的澎湖湾》、《酒干淌卖无》等到处传唱,并很快与被称为“西北风”的陕甘民歌《黄土高坡》等的风行汇合成一股强劲的流行歌曲热潮。

  到80年代中期,通俗唱法进一步发展,这种唱法的歌曲几乎占领整个音乐舞台,在现代音响工具的作用下,天津的文化场所、商场、学校,乃至街头巷尾 ,无处不闻其声 。当时的歌曲主要有:《春光美》、《最后时刻》、《恋寻》、《烛光里的妈妈》、《思念》、《冬天里的一把火》、《弯弯的月亮》、《爱的奉献》等。这期间,各方面举办的歌曲演唱活动,通俗唱法歌曲所占比例十分突出。例如,90年代初期天津先后举办的“天洋杯”、“剑龙杯”歌手比赛,在参演的千人之中,通俗唱法有七八百人。有的歌曲如《恋曲1990》在同一赛事中竟有上百人演唱。

  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文化娱乐场所迅猛发展,特别是歌厅、舞厅不断增多,为通俗唱法提供了较多的演唱阵地。据对文化市场发展情况的调查得知,在歌舞场所从事伴唱者,几乎都是通俗唱法的歌手。

  通俗唱法的发展和普及,促使文化部门调整音乐教育工作,一些区县相继开班培训通俗唱法学员,适应这一唱法发展的需要。

  通俗唱法的出现和发展,培养锻炼了这种唱法的人才,一些颇具实力的歌手脱颖而出。1986年举办的第二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天津铁路分局北宁公园的职工许丽丽以通俗唱法演唱的《春光美》,获业余组通俗唱法一等奖;河西区中学生王晓清演唱的《妈妈的吻》获三等奖。此后不久,两人被分别调入天津歌舞剧院、天津广播电视艺术团,成为专业独唱演员。1987年举办的全国10城市歌手比赛,天津市肺结核医院职工李德林演唱的《迟到》获二等奖。1987年举办的全国10佳歌星比赛,天津选送的贾燕(天津广播电视艺术团歌唱演员)、张蝶(天津广播电视艺术团歌唱演员)排名第4和第7。同年天津市举办的“希望杯”歌手大赛,90中学学生谢津演唱的《在祖国的怀抱里》获通俗组第二名,1990年他入选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独唱节目。

  通俗唱法作为一种声乐形态,它的出现,一度在社会上产生了不同反响。广大青少年欣喜若狂,甚至出现了“追星族”。习惯于传统文化观念的人群则多有微词,认为这种唱法“不伦不类”、“不是艺术”……随着时间的推移,此类说法已渐渐消失,而以“认同”取代。

  通俗唱法的出现和发展,符合音乐艺术的发展规律。到90年代中期,民意调查和社会舆论都认为,通俗唱法作为一种演唱形式,应当在乐坛上占有适当的位置,它将与民族唱法、美声唱法并存于声乐的乐坛之上。(本文原载于《天津文化艺术志》第一章第二节,选入时有删节)

上一页 1 2

相关内容

  • 如何避免练习钢琴时的不良习惯 2014-11-24
  • 如何防止过度练习产生的伤害 2014-11-18
  • 提琴 | 面对摄像机你该怎么拉?2014-11-18
  • 中央音乐学院琵琶考级演奏文凭级教材目录2014-11-17
  • 中央音乐学院琵琶考级9级教材目录2014-11-17
  • 中央音乐学院琵琶考级8级教材目录​2014-11-17

更多>>推荐课程

美声唱法-意大利歌曲

主  讲:刘斯强

立即试听

热点文章

  • 卧龙杯第三届民声大赛赛后采访郭祥义
  • 天津音乐学院声乐系2011年度中青年教师专
  • 华南理工大学《首届男声专场教学研讨音乐
  • 2011北京合唱节合唱比赛决赛名单
  • 2011北京合唱节合唱比赛拉开帷幕
  • 第八届金钟声乐北京选拔民族组视频

热门标签

第十届中原创交响沈阳院声卧龙杯第天津音乐华南理工2011北京2011北京

教材教辅

意大利歌曲集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页数:198页

isbn:7-103-01022-6

购买价:33元

  • 和声学教程习题解答(下)
  • 意大利歌曲集

乐器

太平鼓

  太平鼓,是满、蒙古、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因单面蒙皮又称单皮鼓。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

关于我们 | 合作推广 | 意见反馈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招生联盟
Copyright ©2006-2023 www.musiceol.com All Rigth Resevers 中音在线
电话:15311572120 京ICP备110031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