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鸿年(资料图)
他从事音乐事业 60余年。
他所创建的中国交响乐团附属少年及女子合唱团,被誉为世界十大童声合唱团。
他带着中国孩子唱到了美国白宫,被世界音乐节誉为“真正掌握合唱艺术奥秘的大师”。
10月 26日,年满80岁的杨鸿年将来到琴台音乐厅,为江城的孩子上一堂大师课。日前,记者专访了这位中国合唱界泰斗。耄耋之年的他说话很慢,但思路清晰,谦和低调、和蔼可亲,难怪所有他“家”里的孩子,都亲热地称呼其为“杨鸿年爷爷”。
天籁之声震撼里根总统
“如果说从专业学习开始,我已经与音乐打交道快70年了。”回忆自己的艺术生涯,杨鸿年感慨良多。而谈起少年合唱团创立的经过,杨鸿年历历在目。1983年,北京一个艺术机构想办一个中国水平最高的少儿合唱队,便找到指挥家李德伦。李德伦向他们推荐杨鸿年,理由是他对乐队和合唱都很在行。杨鸿年爽快地答应下来,并承诺:“让合唱团一年之内变成北京最好的,两年成为全国最好的,四年达到真正国际水平。”为了不耽误中央音乐学院的教学工作,杨鸿年平时上课搞科研,利用一切业余时间培养合唱团的孩子们。他说到做到,1987年,美国发来邀请函,这支合唱团成为中国第一个赴美演出的团体。不仅如此,孩子们此次访美并不是在音乐厅演出,而是在美国白宫的草坪上。当时,被孩子们的天籁之声所震撼的美国里根总统,甚至为他们签署了“最高鉴赏证书”。
面对如此殊荣,杨鸿年十分淡然的一笑而过。其实,在那个年代的中国,这个证书并未让合唱团回国后一炮而红,反而遭到了解散的厄运。
“大炮打蚊子”也值得
但是杨鸿年不愿意让这么优秀的合唱团就这样消失,1987年下半年,杨鸿年再次自费将合唱团又组建起来。义务教学不说,为了省下复印的钱,杨鸿年更是自己手抄乐谱。当时,杨鸿年很多大学同事说他:“你这样做,完全是‘大炮打蚊子’,很浪费!”但是,在杨鸿年看来,中国的音乐艺术要与国际接轨,并不能一蹴而就,必须从孩子抓起:“不论是白种人还是黄种人,他们生下来嗓音是一样的,只要给他们很好的教育,慢慢积累起来,中国音乐一定可以达到国际一流。我觉得十个孩子有一个成材也值了。”
到今年3月,合唱团已经创立整整30年。如今,杨鸿年的儿子、儿媳也都是音乐学院的教授,也一直兼任合唱团的免费老师:“大家都和我一样,业余时间就投身到合唱团。累的时候也曾想过,如果不做这个团,我们会很富足轻松。”杨鸿年患糖尿病多年,经常开夜车编教材、写文章、改编曲目、编排音乐会的节目,似乎永远停不下来。他说:“如果你把工作作为职业,那只要完成任务就行,但如果作为事业来做,那就没有上班下班,脑子里想的就是要把事情做得尽可能完美,可以为它做到不能动为止。认定了这条路,就必须走下去,心甘情愿为它苦一辈子。”如今已经80岁的杨鸿年更坦言:“即使我不在了,我儿子也会将这个团继续下去。”
其布厄,是傈僳族弹拨弦鸣乐器。傈僳语“其”是弦子,“布厄”为傈果,意即圆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