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国际惯例,打造中国音乐管理模式
北京国际音乐节是一部字典,成为后来其他活动邀请世界级音乐家的操作样本。
如今,每年的9月和10月是余隆最忙碌的日子,他要在自己担任艺术总监的三个乐团——中国爱乐乐团、上海交响乐团和广州交响乐团新的音乐季的开幕音乐会上指挥演出,同时每年的10月是他担任艺术总监的北京国际音乐节举办的日子。在这期间,他还要穿插各种有关国际音乐的业务往来,参加各种会议和谈判。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段时间里,每天只能睡很少的几个小时,整天满脑子都是工作。”
今年10月4日,第十六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即将开幕。翻阅着今年音乐节的节目册,余隆告诉记者,音乐节的运作已经上了轨道,可以按部就班地完成。北京国际音乐节建立起了与国际接轨的音乐节职业运作团队工作模式,这在过去中国演出市场是没有的。因为有了这个专业的工作团队,北京国际音乐节才能有十六届的历程。
早年刚回来做音乐节的过程中,所有的事情都无案例可循。中国邀请世界级音乐家是从音乐节开始的,在法律程序、实施过程等方面,音乐节是一部字典,成为后来其他活动邀请世界级音乐家的操作样本。
最初我们面临很多的艰难困苦,需要从原有的体制和机制里找到可突破的空间。当然,没有各界的支持,没有领导的关怀,这也很难实施。
北京国际音乐节打造了一个中国音乐管理模式。国际互动的产生、国际音乐的管理制式、合同的签订、法律的保障以及国际定价的标准制式。过去都是拍脑袋乱来,要不就瞎忽悠瞎砍价,都不合理。而版权意识是对艺术家的尊重,是很重要的。
音乐节是先驱机构和引领机构,建立了一套管理体系,就像一条高速公路,后人能在上面跑车。在音乐节之前,中国的演出市场确实很少有人懂得国际音乐演出市场是怎么回事。有些演出商为了拿到演出,互相攀比哄抬价格;也有的国外演出商为了在中国赚到更多的钱,一味定高价。而北京国际音乐节却是根据国际同行的规则,按照国际惯例给艺术家出价,每一份合同、每一个约定都经得起考验。
从音乐节的管理延伸到乐团的管理,我们在中国爱乐乐团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交响乐团管理体系。而这个乐团管理体系在今天对全国的交响乐团依然有着影响力。从中国爱乐乐团到上海交响乐团、广州交响乐团、杭州交响乐团等等乐团,在音乐季运作上、坚持邀请国际艺术家合作上、坚持高度职业化运作上,都对中国交响乐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与国际乐团的运作同步的。
我在做中国爱乐乐团之前,对国际的乐团机构是很熟悉的。但在中国的特定环境下该怎样运作乐团,我跟中国爱乐乐团现任团长李南一起探讨了很多。他有前瞻意识,我又增加了很多国际上的经验和规范化的东西,我们对音乐节的每一个环节,邀请什么样的音乐家,怎样具体完成这些工作,都进行了规划。一年一年的努力,从开始的困难到后来的顺畅,从在国内行不通,到后来成为规律性的东西。总之,我们力求建立一个规范的国际化的管理模式。交响乐是外来艺术,只有将外来艺术的管理模式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乐团才会有健康的发展。
追梦之四
带领中国爱乐乐团实现了世界巡回演出
以我的经历看,往往在最艰难、最孤独、最不被理解的时候创造的梦想是最值得骄傲的。
这些年,余隆做过的两件事堪称创造了奇迹。一件是2005年带领中国爱乐乐团实现了世界巡回演出,第二是2008年带领中国爱乐乐团在梵蒂冈举办专场音乐会。这两件事堪称把中国文化带向世界的轰动事件。
中国爱乐乐团在2005年世界巡演前确实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在经费和组织工作上发生了困难。内忧外患,外面的演出商、旅行社、酒店、用车,需要马上签合同、付费;我们外出巡演的审批过程又非常繁琐,这种繁琐滞后了我们所有的工作。出发前两周内我们才完成100多人的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英国、加拿大、美国和申根国等6地的签证,我们能办下来就是个奇迹。前后开的14次办公会,会议记录摞起来有半人高。
通过这次巡回演出,中国爱乐乐团锻炼了队伍,一把世界巡演下来,乐队坚挺,意志力大增。当初我就是想到,世界巡演对中国、对中国音乐家、对中国年轻音乐家是一种强大的宣传,因为我们的巡演是进入世界的精英社会。精英社会可以影响世界的导向,这与做大秀、做娱乐是两个概念。
通过世界巡演,我意外地发现中国爱乐乐团已经成为一支坚不可摧的队伍,尤其是音乐家们越加相互信任,并实现了自信心和凝聚力的高度集成。
中国爱乐乐团巡演完回国后就像罗马军团似的横扫一切。凯旋回国的那种气势,让很多人羡慕。2009年还被《留声机》杂志评选为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十大交响乐团之一,同时入围的还有柏林爱乐乐团、纽约爱乐乐团、伦敦交响乐团等世界著名乐团,以及委内瑞拉西蒙玻利瓦尔青年交响乐团、东西方合作乐团等对社会生活具产生影响力的乐团。
我当时说了一句话:“中国爱乐不是中国足球队。”中国爱乐乐团做到的事情为什么中国足球做不到?人在好日子里不一定能创造奇迹,却往往是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创造奇迹。以我的经历看,往往在最困难的时候创造的奇迹具有历史标志性,往往在最艰难、最孤独、最不被理解的时候创造的梦想是最值得骄傲的。团队也是在这种最艰难的时候可以练成一支具有超级凝聚力和自信心的团队,中国爱乐没有让乐迷失望。
从多年前开始,我们就一直在与梵蒂冈沟通。我就是觉得世界上那么多天主教教徒,应该让他们看到发展中的中国,应该让他们看到不一样的中国。很多人对中国有猜测,是出于对中国的不了解。那么,我们去举办音乐会是搭建一个互相了解的平台。2008年在梵蒂冈的演出,被媒体评为“中国文化外交的破冰之旅”。而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整个运作过程中对节目的考量,双方特别尊重了我的选择。演出莫扎特的《安魂曲》,我是想让梵蒂冈看到,今天的中国,是对世界非常了解、对世界文化非常了解的中国。今天我们的胸怀是面向世界的,我们对世界的各种各样的文化是了解的,包括宗教文化,我们也是熟悉的。而演出不仅仅是做宣传,而是带着包容的心态看待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