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絮 汉剧大师陈伯华委托弟子携礼捧场
京剧大师梅兰芳与汉剧大师陈伯华交情深厚,至今仍为梨园子弟称道。昨晚8时许,陈伯华委托第五代传人王荔专程赶到琴台大剧院,为梅葆玖带去礼物:汉剧经典剧目《宇宙锋》的资料和最新碟片,以表达自己对梅兰芳大师的怀念。
王荔告诉记者,梅葆玖先生原定于今日上午9时到医院探望陈伯华大师,但95岁高龄的陈伯华大师,因身体原因,医院不让探视,于是,只得托其以一份礼物寄托深情。梅葆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汉剧和京剧的渊源深厚,武汉是汉剧的发源地,陈伯华大师是梅兰芳先生的学生,陈伯华曾多次到北京跟梅兰芳学习,“我父亲也跟她讨教汉剧,因为汉剧比京剧还要古老,陈伯华老师的《宇宙锋》绝对是经典。”
名家说梅 谭派传人谭孝曾出演《将相和》 梅谭累世通家交好160余年
昨日,为江城百姓熟知的京剧谭派传人谭孝曾,也再次回到故里,以一出《将相和》为巡演助力。记者采访时他表示,谭家和梅家有160多年的交往历史了,“两家是相辅相成、互相帮衬、互相提携的。”
谭孝曾说,梅兰芳大师的祖父梅巧玲先生,与其高祖谭鑫培先生是好兄弟,“在梅兰芳大师17岁的时候,是我高祖父谭鑫培把梅兰芳提携起来的,而且梅兰芳大师的伯父梅雨田,又是我高祖父的琴师,他们合作了几十年,没有梅雨田的帮衬,也成就不了谭鑫培大师。他们之间既有合作又有讨论,但是合作上是愉快而默契的,所以才造就了当年的谭腔,才造就了谭派。之后,梅兰芳大师又多年和谭富英合作。”
后来谭派第五代、谭孝曾之父谭元寿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跟梅葆玖合作,谭孝曾讲道,“他们第一次演出,据说就是《打渔杀家》,我父亲当时在上海演出,梅兰芳先生特别把我父亲叫回来,给他俩排这出戏,所以,梅葆玖先生的第一出戏应该就是《打渔杀家》,在长安戏院演出的。”
谭孝曾说,梅葆玖先生除了和其父谭元寿合作,也常和他在《龙凤呈祥》、《四郎探母》、《红鬃烈马》等剧目上有合作。“梅葆玖先生也曾在一个很隆重的场合上,提携我儿子、谭门第七代传人谭正岩,和他共同演绎《四郎探母》。所以,我们两家可以说是历史渊源交往深厚,这次纪念梅先生的演出,我们谭家是义不容辞的,不讲任何条件,必须来参加,因为我们两家是相辅相成,互相帮衬,互相提携起来的。” 记者郑晶晶
湖北省京剧院院长朱世慧:学习梅兰芳大师做人做艺的高尚品格
梅兰芳大师是京剧艺术伟大的艺术家、艺术大师,他的艺术成就,在于他把京剧的旦角行当,提高到了崭新和卓越的艺术高度,其中包括唱作念舞等,形成了至今仍然有巨大影响、独树一帜的梅派。
他把京剧的文化水准提升和升华了,又是最早让京剧艺术走出国门,介绍到世界上的第一位艺术大师,且其抗战期间“蓄须明志”的民族气节和精神,也为我们后人树立了做人做艺的楷模。
所以,我当湖北省京剧院院长,坚持院里流派首先要有梅派,发现我院的青年演员潘欣学梅派是个好苗子,我便不遗余力的把她送到北京,请来众多梅派名家给她说戏。上周,还刚刚演完全部的梅派经典剧目《宇宙锋》。在梅兰芳大师120周年诞辰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应该好好地纪念他,怀念他,更重要的是好好学习梅兰芳大师做人做艺的高尚品格,并衷心祝福这次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在武汉的巡演成功。(楚天都市报/郑晶晶)
其布厄,是傈僳族弹拨弦鸣乐器。傈僳语“其”是弦子,“布厄”为傈果,意即圆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