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玉兔又早东升。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
昨晚,“双甲之约”——纪念梅兰芳大师诞辰120周年巡演活动来到武汉,20余位国内京剧名家齐聚江城,为观众献上了高潮迭起、荡气回肠的视听盛宴。京剧名家名段演唱会最后,一出由梅兰芳大师之子梅葆玖和弟子胡文阁同唱的《贵妃醉酒》,让现场沸腾,掌声叫好久久不停歇。
其实,梅兰芳先生与武汉颇有渊源。昨日演出前,记者先后通过电话和面谈采访了梅葆玖先生。了解梅家与武汉的不解之缘,也细听梅葆玖先生畅谈梅派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忆梅 解放后随父来汉多次拜访本地名家
“武汉我来过多次,最早是上世纪50年代,我就跟我的父亲,由上海坐长江轮到武汉。当时在老人民剧场演出,后来又到武昌,那时候到武昌还要坐船过去。”昨日,梅葆玖刚一坐下,便笑着谈起自己跟武汉的渊源。
梅葆玖说,过去京津沪汉是京剧的四大码头,武汉这个戏码头爱看戏、懂戏的大有人在,一个好角成名了,一定要去这四大京剧码头演出。当年武汉也有好多京剧名家在这里,他和父亲每到武汉常会拜访这些名家,比如京剧名武生高盛麟等。同时武汉也是汉剧的发源地,梅兰芳大师生前对汉剧事业十分关心,和汉剧大师陈伯华先生有过很好的交往。
说起自己对父亲的印象,梅葆玖说,印象中父亲“永远在演、永远在学、永远在为观众满意四处奔跑。”他说,这次来参加纪念梅兰芳大师诞辰120周年的武汉站巡演,感到非常高兴,“希望跟大家见个面,唱唱我父亲的戏,叙叙旧。希望大家们能够再次听到我父亲的《贵妃醉酒》的唱腔,回味当年的感觉。”
咏梅 弘扬梅兰芳艺术就是弘扬民族文化
此次纪念梅兰芳大师120周年诞辰巡演活动,自今年7月起从江苏泰州出发,从天津等地演出后到武汉。梅葆玖说,今年,巡演还要到东北三省、兰州、香港、台湾等地。而明年,也就是梅兰芳大师120周年诞辰的正日子,还要到日本、美国和俄罗斯去演出。“沿着当年梅兰芳大师巡演的足迹,以此来纪念他。”
说起此次活动的意义,梅葆玖告诉记者,梅兰芳先生代表的是传统京剧,“梅派京剧艺术,从宏观上说,推崇的是我们几千年传统文化的中正平和,是儒家的教导,是仁义礼智信,这些都是应该从京剧的老戏里传承出来的。这次巡演,希望让更多年轻人知道老戏里的精华,知道古人怎么爱国,传统文化中教导如何尊敬父母、师长等。弘扬了梅兰芳艺术,就是弘扬了民族戏曲,宏扬了民族传统文化,我觉得,这就是此次纪念梅兰芳巡演最大的意义和亮点。”
他还表示,不单单是旦角,在生旦净末丑全行当,都应该有梅兰芳大师的爱国、爱家、爱戏和创新精神。“我愿意继承我父亲梅兰芳的艺术,本着我父亲的精神,为我们的国粹、为我们的京剧奉献。”
继梅 梅派艺术传承男旦接班人不能断
近年来,有不少说法认为“京剧是小众艺术”,不少地方的京剧发展也进入了瓶颈,京剧应该怎样去发展?
梅葆玖先生表示,要发展京剧,首先要从继承开始。“继承好了,才能谈发展。万变不离其宗,京剧姓‘京’,不能失去了根,唱念做打文武先都要会,继承到位了,再将京剧与一些新兴的舞台种类相结合。但是京剧姓‘京’,这个魂不能变。”
说起梅派艺术的传承,梅葆玖也表示,梅派一定要有男旦接班人。“京剧从当初的徽班进京就是男旦,从我的高祖梅巧玲传到我父亲梅兰芳,一直到我梅葆玖,也都是男旦。这是咱们京剧的艺术特点、传承的规律,跟日本的歌舞伎一样,日本的歌舞伎也是代代往下传,都是男的,没有女的。咱们这儿还有女学生,但是男旦不能断,一断就把咱们老祖宗的传统切断了。所以我就主张,不管有多少女学生,但是一定要有男学生,正式地把京剧传下去。这是咱们的历史,也是咱们的文化,在这个立足点上,我建议男旦还是要有个接班人。”
其布厄,是傈僳族弹拨弦鸣乐器。傈僳语“其”是弦子,“布厄”为傈果,意即圆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