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人民大会堂那段34位顶级舞者一字排开的铿锵踢踏,曾让近万名观众目瞪口呆。如今,那部令人如梦初醒的《大河之舞》姊妹篇《舞起狂澜——来自故土的心跳》,将带着10月初刚刚在都柏林首演的温度,于11月29日、30日登陆首都体育馆,完成世界巡演的首秀。
“只要会走路,就应该能踢踏”,但这种既可最简单,又可超复杂的动感艺术之所以能在20世纪末再次引来全球瞩目,无疑要归功于《大河之舞》。 对于这部即将掀开面纱的《舞起狂澜》,通过各种资料了解了演出模式及首演盛况的舞蹈评论家欧建平不无兴奋,“同10年前的经典版相比,除了此次中国的演出公司首次参与了多达1亿元的巨额投资,使得京沪两地的观众能够有幸成为该剧世界首演的首批海外观众外,《舞起狂澜》的视野也变得更加开阔。剧情不再沉溺于讲述自己当年受苦受难的故事、抒发不屈不挠的情怀而不能自拔。整个下半场,将通过爱尔兰人在历史上与北美、南美和非洲人和睦相处的歌声与舞蹈,以及那只在惊涛骇浪中翱翔的3D苍鹰,为这个民族塑造出一尊胸襟豁达、可亲可敬的形象。”
在他看来,新版中更多了开阔的国际视野,特别是舞蹈元素更多元,“在以爱尔兰踢踏为主的前提下,沿用了西班牙的弗拉门戈、美国黑人的踢踏舞和俄罗斯的民间舞,并增加了阿根廷的探戈、古巴的萨尔萨、美国的街舞、欧洲的当代芭蕾、国际化的冰上舞蹈,甚至还有建筑工人的劳作,以顺应当下国际舞坛流行的‘混搭’舞风。为了不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新版更加注重力度上的强弱、速度上的快慢、幅度上的大小以及调度上的动静等各种对比。”而据欧建平介绍,此次的演出中也将首次出现一位加拿大籍的阮姓华裔男舞者。
据主办方介绍,为了满足在首都体育馆演出的需要,舞者的阵容也将由都柏林首演舞台版的29人增加到60人,乐队也将增加到10人。(北京青年报/郭佳)
其布厄,是傈僳族弹拨弦鸣乐器。傈僳语“其”是弦子,“布厄”为傈果,意即圆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