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困 投资前须找准受众市场,制作适销对路演出防止场馆荒废
近年来,大大小小的剧院、剧场等文化场馆,在各地争相上马,数量的递增,却难以掩盖经营管理上的危机。据了解,这些演出场馆,哪怕是非国有投资,建设时在土地、税收等方面多少都有一些优惠。有的演出场馆占地面积大,每年仅维护管理费用就达几百上千万元。而政府投资的场馆如果运营管理不当,更难以实现收支平衡,形成财政包袱。
北京韵百年文化传播公司在各省会城市大的演出场馆都组织过演出,在董事长王韦迪看来,相比于演出场馆建设,管理和运营更加重要,“从打造城市文化名片、满足居民优雅的文艺品味等方面来说,建演出场馆有积极作用,不能简单以投入产出比来衡量。”
但他认为,如果缺乏明确的受众群体、没有经营管理人员、没有发展目标,演出场馆就会造成闲置,“尤其现在有的演出场馆越建越大,小演出组织方负担不起场租,大演出地方缺乏观众,只能常年闲置。”
就海南而言,从满足游客的精神文化需求看,为发展国际旅游岛而建设一些高端演出场所,组织一些高规格的演出并非坏事。但由于游客流动性大,受众的兴趣不易把握,无论是政府还是市场主体,投资演出场馆都要更加谨慎。
专家表示,为防止演出场馆闲置浪费、提高运营率,需要政府在规划建设文化场馆时,以受众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在前期工作中,一定要对本土市场做好市场调研,了解当地百姓的消费水平、风俗习惯等。同时,规范剧场的类别、等级和功能,明确剧场在建设规模、建设内容、 设备配套等方面的要求,提高剧场建设的科学化、标准化水平,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目前,有一些演出效益好、管理水平高、营销手段成熟的演出场馆,应该引导其发挥辐射功能。比如保利剧院等,正在推进剧院的院线式管理。现有经营困难但场馆条件较好的剧院,不妨考虑加盟的方式,先找到成熟稳定的受众市场,早日实现良性循环。
对于那些经营管理不善的演出场馆,专家建议,政府可以采取文化惠民措施,面向广大市民提供低价位门票,培育健康的文化消费市场,防止剧院闲置时间太久而完全荒废。
“应该引导投资建设场馆的热情转向制作适销对路的节目,这样不仅能丰富文化市场,也有助于场馆建设更瞄准市场需求,资源分布更合理。”业内人士说。(人民日报/丁 汀 张 亚)
其布厄,是傈僳族弹拨弦鸣乐器。傈僳语“其”是弦子,“布厄”为傈果,意即圆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