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国舞蹈界权威专家资华筠先生应邀来岛城做客,并接受了早报记者的专访,她的传奇经历、过人的记忆力和对文化艺术的见解,都给记者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谈父亲 他是布衣银行家
资华筠生于1936年,她的父亲是知名银行家资耀华,他早年毕业于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后来曾求学于哈佛和普林斯顿。在金融界长期享有很高威望。
“父亲是布衣银行家,又是一个金融学者。”资华筠说,父亲对自己对家人的要求都很严格,“最后写自传都是自己掏钱买稿纸,他解放前就有专车,但我们从来没坐过他的车。朋友都很爱戴他,他却‘君子之交淡如水’,尤其不参与他们的生意。”
资华筠说,在她印象里荣毅仁先生曾给他们家送花,和父亲关系不错,上世纪80年代初资华筠为中央歌舞团拉赞助曾到荣毅仁办公室对他说:“荣伯伯我们演出需要添置设备但经费不足,然后捏着两万元支票就回团里了。”此事被父亲知道后,她被大骂一顿,“父亲说,你怎么能去麻烦人家呢?那时候我在中央歌舞团做演出队队长,已经四十多岁了,但他还是毫不留情面地把我骂了一顿。”
“父亲与田汉是生死之交,但我一直到1983年才知道。当年他在日本留学时得了亚洲流感差点送命,田汉把他背到医院,救过他的命,两人关系很亲密,但因为解放后我搞了文艺,反而疏远了,也从来没有告诉我他与田汉先生的关系。他反对这些拉拉扯扯的事。1983年父亲得了癌症开刀,临手术前告诉我,田汉对他有恩,如果他醒不过来了,要我替他写一篇文章,感谢田汉。他说如果不是因为你搞文艺,田汉与我是过命的交情,肯定会来往很多。”
凡事要靠真本事,不拉关系,走旁门左道,这是父亲对资华筠最大的影响,“一直到后来,我在全国性艺术比赛中当评委,不接受拜托,只要提意见,都是真心所想,实话实说,起初也引起一些非议,但时间长了,始终如一,大家也很信服。”
谈母亲 她把我们当成“寄宿生”
资家有三个女儿,资华筠的姐姐资中筠清华西语系毕业,是知名的美国问题专家。妹妹资民筠北大物理系毕业,是空间物理学科的学者。资家实现了许多知识分子的梦想:家庭的每一位成员都学有所长,在各自的领域里有所建树。而在资华筠看来,这既得益于父亲的“身教”,又得益于母亲的“言传”。
资华筠说:“我的母亲当过教师,所以她把我们当成寄宿生来教育,她有教育人的瘾。”她的母亲曾先后为三个佣人扫盲,“一直扫到能读 《人民日报》。”而在女儿们的教育问题上,长女资中筠算是典型。“《四书》《五经》小学之前就解决了,家里有英文教师,有法文老师,有高等数学老师,钢琴弹了七年,你想想她的童年怎么过的?”“我姐姐在学问方面真是没得说,她《资治通鉴》能背下来,所以她后来给毛泽东当翻译不紧张,她说,我不是英文比人家好,是中文底子好。”
其布厄,是傈僳族弹拨弦鸣乐器。傈僳语“其”是弦子,“布厄”为傈果,意即圆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