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晋剧院是全省最大的艺术表演团体。2012年开始,他们通过多种渠道找剧本,甚至向全国公开征集。真诚感动了著名剧作家梁波。梁波作为特殊人才被天津引进已退休。人退休笔却未退,《三关明月》《大脚皇后》等剧作接二连三在中国戏剧舞台上熠熠生辉。梁波是土生土长的山西人,到天津前,在我省文化系统任职。省晋剧院找到梁波时,他正在为天津京剧团写 《巴尔思御史》,家乡人千里上门求援,身体孱弱、大病初愈的梁波决定加快写作进程,尽快将《巴尔思御史》交给省晋剧院,拍成晋剧。
经过省内外专家反复论证,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山西演艺集团重点扶持,2013年年初省晋剧院大胆决定将姚天福的故事搬上舞台,由本院青年团担纲演出,大胆启用年轻演员,让他们挑大梁,扭转省晋剧院艺术人才青黄不接的困境。李建清是一位年轻的女老生演员,启用她在剧中饰演主角姚天福,很多人都捏一把汗。通过近一年的舞台实践,李建清等一批年轻演员的成长进步日新月异。本届戏剧节,李建清获优秀表演奖。李建清扮相儒雅,嗓音洪亮,具有丁(果仙)派吐字清晰、韵味醇厚的演唱风格。刘建平扮相清秀,嗓音甜美,演唱风格婉转柔美。演员各展其才,为此剧成功增添绚丽色彩。
一部好的剧目,可以锻炼一批年轻演员。在本届中国戏剧节剧目评论会上,著名戏剧评论家姚欣代表评委发言。他说:“该剧剧本好、导演好、音乐好,演员阵容整齐、行当齐全,展示了一个省级艺术院团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全剧没有一个全国知名的大牌演员,甚至没有一个梅花奖演员,但他们凭借整体实力、精湛的艺术,受到观众热捧。山西省晋剧院是个拥有50年历史的文艺院团,近年来很少在国家级重大展演评比中亮相,本届中国戏剧节的精彩演出,让观众和专家看到他们的实力和希望。希望该剧能够成为山西省的一台经典保留剧目。”
过去,他们常年在乡下演出。有好戏,就不愁城市没观众、没市场,省晋剧院青年团半年演出《巴尔思御史》近80场
启示三:一部好剧目带活一个团
文艺院团是我省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2011年省晋剧院在改革中,被中宣部、文化部确定为保留事业单位性质的国有文艺院团,肩负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晋剧,及创排晋剧新剧目服务人民的双重重任。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山西演艺集团坚持扶上马、送一程,在新剧目创作经费等艺术生产方面,全力支持省晋剧院。
今年4月,晋剧《巴尔思御史》太原首演,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胡苏平观看演出后说:“这部新创作剧目确实好听好看,是我们期待已久的一部好戏,故事情节尤其生动感人,流畅自然。该剧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教育意义。”她殷切期望全体演职人员继续努力,尽快走向全国,并向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剧目冲刺。
晋剧《巴尔思御史》边演边改,六易其稿,精益求精,不断精进。省城青年宫演艺中心首演,连演10场,观众济济一堂。9月成为晋蒙文化交流的开幕大戏,在呼和浩特乌兰恰特大剧院上演,一票难求。10月应邀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展演,引起轰动。11月赴苏州,亮相中国戏剧节,好评如潮。
“以史为鉴,讲历史故事,弘扬和传播正能量,对配合当前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剧中姚天福克服层层阻力,为百姓伸冤,坚持弹劾当朝丞相阿合马,看得痛快、看得过瘾。姚天福这样的清官、好官,不论什么时代,老百姓都会敬他爱他,需要他!”这是看罢这出戏,南北观众一致认为,这是一部好戏!省晋剧院青年团半年演出近80场。
实践证明,一部好的剧目可以带活一个院团。(山西日报 李晓芳 文/图)
其布厄,是傈僳族弹拨弦鸣乐器。傈僳语“其”是弦子,“布厄”为傈果,意即圆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