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群众文化合作社的启示
东台文化界人士感慨“哈哈周末”的蓬勃发展,他们说有3个“想不到”。
一是想不到东台文艺爱好者怎么会有这么多。去年10月,东台市出台鼓励发展群众文化合作社措施,当年注册登记的文化合作社就达149个,随后,队伍进一步壮大。参加者有工人、农民、老师、学生,有退休的老同志,还有企业老板、个体业主,年龄最大的89岁,最小的才6岁。百花戏剧社社员每人花费数千元购置戏服,问她们为什么,她们说:“我的快乐我做主!”
二是想不到群众文化会这么吃香。各文化合作社积极组织排练,不断创新节目,争相到市文化馆请求指导服务。各镇文化站认真负责,创造条件提供服务,文化馆、歌舞团划区落实培训指导责任,请江苏省和盐城市专家开办讲座,提升草根原创爱好者的节目创作水平。指导人员忙不过来,就请退休老同志来帮忙,几代文化人同台服务;排练房不够用,只好从上午到晚上合理安排,分场次指导排练;为推出一个好的节目,有的合作社修改排练达三四十次。
三是想不到群众原创节目效果会这么好。群众文化合作社提倡节目自编、自导、自演。客观地说,仅从艺术角度看,不少节目起初确实较为粗糙,但乡言俚语、家长里短,引人入胜,经过辅导,再改编再创作,一批优秀节目应运而生。有的节目以小见大,有的节目以事说理,有的节目促人反思,有的节目呼唤真情……以群教群、以群乐群,效果良好。震海天合作社的陆加友,百花戏剧社的江怀玉,章爹华小合作社的章壮图、戴建华等逐步成长为群众文化合作社的草根明星。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哈哈周末”舞台上又迅速推出了《土地的故事》、《四老汉摆胜》等一批受到群众广泛欢迎的作品。
东台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卫红观看了“哈哈周末”的节目后,充分肯定了这一文化惠民举措,明确表态这一做法符合中央走群众路线的方针,政府每年拿出一部分钱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看到自己演出的节目,乐和乐和,值。
江苏省知名群文专家金恩渠等人在东台专题调研时动情地说,东台首创的“普惠型”群众文化品牌,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真真切切地反映了群众的意愿,还文化于民,方向正确。江苏省文化厅充分肯定了东台首创的“普惠型”群众文化品牌,从文化专项资金中拨出50万元支持东台群众文化合作社的发展。东台的媳妇、著名艺术家王昆老师,在了解东台群众文化合作社“哈哈周末”的情况后,高兴地对东台文广新局局长张源平说:“谢谢你们为群众做了件大好事。”
东台城乡一体化组建群众文化合作社,搭建“哈哈周末”文化共享平台的创新实践,带给我们诸多启示:
其一,城乡一体化首先应当是思想的一体化、文化的一体化,让城乡百姓逐步形成统一的思想认识,享受均等的文化服务,使之与城乡规划建设一体化相协调、相适应。
其二,政府从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最需要做的是对文化发展的引导和扶持,管导向,抓激励,以群众喜欢不喜欢、参与不参与作为检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标准,这样文化惠民才能落到实处。
其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源于群众,把群众文化还给群众,让群众自发、自愿、自主地开展文化活动,才能激发群众的文化创造活力。通过引导,启发群众的文化自觉;通过扶持,激励群众的文化自信;通过放手,激发群众的文化自主,在群众之间形成健康互动,凝聚和谐能量,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实践证明,东台群众文化合作社、“哈哈周末”是传播土声音、弘扬正能量、唱响主旋律的重要载体,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丰富群众精神世界、增强群众精神力量、满足群众精神需求的有效尝试,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基在基层、壮大在民间。(中国文化报/苏闻 仲春梅 顾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