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场效果来看,整体舞台呈现是令观众满意的。演员身临其境、蕴含个性地、戏剧性地展现出了人类世界的纷繁杂乱。主人公内心的凄苦、彷徨、甜蜜、纠结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虽然可以知道,“小美人鱼”的饰演者在舞台上几乎没有时间喘息,每一个动作的连接,都要夹杂对于角色展现的表情,但中芭的首席演员朱妍还是将这个核心角色演绎得灵动自然。能看得出,所有演员都经历了极为严格的排练过程。从角色揣摩到戏剧理解,从舞蹈语言到表情运用,每一个细节都很精致。“细节决定成败。 ”这种表现毫无悬念地赢得了观众们的认可。 “我觉得这不像是我们中国人演的。 ”一位观众在中场休息时说。
除了舞蹈演员的努力之外,管弦乐队成员和舞台工作人员也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指挥张艺饱含激情与控制力的指挥棒下,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的演奏员们在演绎该剧音乐的过程中,展现出了驾驭高难度音乐的极高的个人演奏能力和整体协作能力。乐队在音准、节奏和音色的控制方面表现出了很高的水平。同样,舞美制作方面的功夫也绝对不能忽视。天桥剧场安装的60道吊杆全部都在使用,已经没有任何空间悬挂任何东西。它是这个拥有60年演出史的剧场所没有用过的演出舞美设计。 《小美人鱼》的灯光设计十分复杂,明暗交错,色调丰富,随剧情发展,调换频繁。虽有很高难度,但现场的配合非常成功。如果不专门绷着神经观察,几乎注意不到灯光的繁复变化。
思考:一部作品带动舞团水平的整体提升
中芭当初计划引进《小美人鱼》是有所考虑的。之所以引进《小美人鱼》 ,是想借此机会与世界级的著名编导大师约翰·诺伊梅尔及其所辖的汉堡芭蕾舞团展开深入的交流与合作,以此来带动剧团演员、演奏员、舞美制作及行政管理人员业务水平的全面提升。时隔一年,如今看来,当时所做的这种考虑很有前瞻性,其结果也非常令人满意。
中芭在与约翰·诺伊梅尔的合作中得到了全方位的丰富的经验。尤其在舞蹈表演方面,剧团演员不仅在能力而且在理念上得到了新的提高。例如,“女性解放”的理念,“女孩不能光想着靠男孩把你举起来,你得自己主动来完成,男孩只是辅助,实际上没有男孩的帮助,你也应该可以完成。 ”排舞老师的话给舞蹈队员注入了全新的思想观念。再如,“无绝对主、配角观念” ,舞台上的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演员要完全融入自己的角色,要用心去展现舞剧情节中的每一处细节。在长时间一丝不苟的排演过程中,中芭演员的表演水平有了显而易见的提升。而与国外舞团的交流不仅带动了一线演职人员业务水平的提升,同时也促使中芭的行政管理人员进行思考。中芭团长办公室主任助理施伟在其《从引进芭蕾舞剧〈小美人鱼〉看中国芭蕾编导的培养和创作》一文中就曾指出:扎实的专业基础、深厚的文化修养、宽松的创作环境、广泛的国际交流、鲜明的自我风格是中芭在培养人才方面应当考虑的几个问题。这些理论提炼都来自对大师经验的总结,是非常具有建设性意义的。
看罢《小美人鱼》的首演,一位长期关注中芭建设与发展的学者感叹道:“一个新作品,一个新台阶,中芭的整体水平在近几年提升了很大一截。 ”中央芭蕾舞团在近几年的表现令世人瞩目,其凭借着优秀的表演在国际舞台上占据着一席之地,展现着中国芭蕾的完美形象,这与中芭正确处理剧目创作与表演之间的关系问题密不可分。演一部作品,就迈上一个台阶。踏踏实实、稳扎稳打地推进艺术创作、表演等各方面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应该是艺术院团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原则。(中国艺术报/孙豪)
其布厄,是傈僳族弹拨弦鸣乐器。傈僳语“其”是弦子,“布厄”为傈果,意即圆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