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春
呼和浩特市锡林郭勒北路97号,在林立的高楼中隐藏着一处院子,它样貌平平,陈年的牌匾经过岁月的涤荡已然黯淡。快节奏的社会里,鲜有人会驻足多看几眼。没有谁会想到,这里“藏”着内蒙古京剧团,“藏”着国家一级京剧演员李继春。
诚实对待自己的心
“京剧在走向衰落,这是不争的事实。因为通俗文化的竞争,人们都去看电影、电视,听歌去了,人们的娱乐多了,每次演出,台下的几乎都是熟悉的面孔,看不到新面孔,都是老票友来捧场,我在业余时间也从事过很多行业,经营服装、开婚庆公司……但心里是很难受的,演出少,我无法把自己热爱的事情与他人分享……”李继春的眼中闪过一丝黯淡。
在历史上,京剧在中国戏剧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黄胄巨贾所欣赏的高雅艺术,在明清时到了鼎盛之期,国人趋之若鹜。京剧随之形成多种流派,诞生了梅兰芳等艺术大师,但现在却成了为数很少的发烧友才会欣赏的“高雅”艺术。
京剧入门难度大,据记者了解,要成为一位角,没有数十年的浸淫基本上不了台面,并且十年中要早起晚睡,承受身体和心理的磨炼,在现代社会中,大部分孩子都在校读书没有时间去专门练习,也少有家长舍得孩子去受苦。
“欣赏京剧,要懂历史。”李继春说,“我们需要更多的好演员、台柱子。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过去四大名旦、四大须生等许多艺术家之所以取得炉火纯青的艺术成就,主要是他们历尽磨砺、饱经苦寒而后得之。梅兰芳曾是个‘笨拙的学艺者’;奚啸伯喊嗓子,气息吹凹了城砖;周信芳、程砚秋‘倒嗓儿’后本该被淘汰,却独辟蹊径憋出了独具特色的声腔歌韵;杨荣环为练跪步磨穿了双膝;裴艳玲少年学戏时不堪其苦曾欲自杀……磨砺、苦寒是攀登艺术高峰的必由之路。但不知,如今尚有几人能如此痴迷、如此刻苦、如此锲而不舍、如此百折不挠地苦练、苦学,怕是不太多了,但我愿尽最大努力,因为我热爱京剧,我的生活中有京剧才完整,有了京剧我才觉得幸福,诚实的对待自己的心,是通往幸福的最短捷径。”李继春说完便起身告辞,说下午还有演出,要去排练厅吊嗓子。
京剧烙印与生俱来
“父亲在我刚如痴如醉爱上京剧的时候离开了我,那时候我刚20岁出头,我没有像其他梨园子弟那样有父辈的呵护,比如谭家至今已经有七代了。我从小生活在京剧的环境里,没有选择,也不愿意去选择别的行当,我的爷爷、父亲都名噪梨园,京剧也是我的毕生挚爱。”李继春说。
其布厄,是傈僳族弹拨弦鸣乐器。傈僳语“其”是弦子,“布厄”为傈果,意即圆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