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外套、牛仔裤、黑框眼镜,石倚洁的打扮看起来和国内普通的80后并没有什么区别。推门进来的时候,若不是有人介绍,很难把他跟国际舞台上最著名的中国新生代男高音联系起来。
上海歌剧院邀请石倚洁回国参加原创音乐剧《国之当歌》(原名《聂耳》)的演出,就是看中了他“邻家男孩”气质中所蕴藏的超强爆发力,以及在国际舞台上的明星效应。不过,石倚洁坦言,用唱歌剧的方式演绎音乐剧,对自己还是头一回。他愿意去尝试,“提起美声,大家首先都会想到是‘啊——’那样雄壮的声腔。我一直希望拉近美声和观众的距离,我同样可以用低吟浅唱的方式将歌剧的轻声部分唱得美妙。”
在上海社区里长大的石倚洁,走了一条曲折的成功路。在与第一志愿失之交臂后,留学日本东邦音乐大学,并获得奖学金去奥地利深造。 2007年,他连续四次获得国际声乐比赛金奖,在参赛时被意大利“伯乐”贾尼唐古奇相中,成为登上世界诠释罗西尼作品最高舞台——意大利“罗西尼歌剧节”的首位华人歌唱家。石倚洁从2009年至2011年连续三年在歌剧节上主演了罗西尼的歌剧 《欧利伯爵》《德梅特里奥与波利比奥》和《摩西在埃及》,取得空前成功,成为当今世界歌剧舞台上新一代轻型抒情男高音的代表人物。数年来,他在欧美演绎的歌剧包括 《女人心》《后宫诱逃》《魔笛》《意大利女郎在阿尔及尔》《奥赛罗》《威廉退尔》《清教徒》《采珠人》《魂断威尼斯》《鲍里斯·戈多诺夫》等数十部。他还应余隆邀请在上交原创歌剧 《咏·别》中完成了国内首度登台,演活了陷入畸恋的男主角唐麒声。前天,音乐会版歌剧《弄臣》中,他与黄英的出色演绎又使上海东艺“曲终人不散”。他具有穿透力、音乐感极强的歌声,以及细腻忘我的表演,为国内歌剧迷深深迷恋。
石倚洁在欧美的演出合约已排到了2016年,“今年有11部作品要演出,几乎没有间隙了。”尽管如此,此次受邀回沪排演《国之当歌》,石倚洁仍然挤出档期配合。他调皮地笑笑说,除了艺术上钟情聂耳这个角色,他还有一点小“私心”——长期在国外,心里存着一个愿望:在舞台上、在剧中好好唱一次中国的国歌。而塑造“聂耳”,恰好给了他这次机会。
业界内外都很关心,石倚洁的这次回国,是否传递着一个信息:他的事业重心要转向国内。石倚洁坦言,他也很“纠结”。爱人和一对双胞胎女儿虽在武汉,但他经纪合约在身,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漂泊在外。不过,石倚洁说,只要有好作品,他会回来演出,尤其是故乡上海。
“我是唱轻型男高音的,很多人担心我‘号不够大’,我也有这方面顾虑,先后推掉了很多不适合我的工作,只想努力做好 ‘本职’。”石倚洁说,音乐需要经历岁月积淀。“目前不该碰的东西,我坚决不碰,但我会把它藏在心里。等待时机,厚积薄发,再毫无阻力地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观众。 ”
其布厄,是傈僳族弹拨弦鸣乐器。傈僳语“其”是弦子,“布厄”为傈果,意即圆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