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拉的坚持有回报,客人开心了,老板自然喜欢,于是收入不断提升,从每月千儿八百,到后来两三千,小费还没算呢。本职的事做好了,外面有邀演,老板也不反对,街道社区搞活动,需要民族特色点缀,立马想到塔拉,他的路越走越宽,越走越顺。一些喜欢草原音乐的人,把自己孩子领来,拜塔拉为师,跟他学唱长调,拉马头琴,报酬很可观。
深圳人写的《特区牧马人》,唱出了塔拉游牧都市的心情,“告别金色草原闯荡深圳,大鹏湾奏响马头琴乐章,白天挥汗谱写青春音符,夜幕放歌长调多么悠扬,啊,太阳深圳,我心中的草原故乡。”
人生出彩,梦之队好戏连台
5年前,塔拉组建第一支乐队“草原风”,一个吉他手,一个吹排箫的,自己担任主唱兼琴手,但没过多久,因为各自的理念不同,好说好散了。又过两年,塔拉、凤岭二人组合,乡村吉他融合马头琴,演绎蒙古原生态音乐,本来挺默契的,可搭档执意回了老家,只能各奔前程。
马背民族的坚持与坚韧,在塔拉身上充分体现。2012年春,塔拉再次组建“努德乐琴”乐队,蒙语“游牧人”,一把吉他,一个套布秀(蒙古弹拨乐器)、一个小打鼓,再就是他那把琴。新乐队闪亮登场,长调呼麦马头琴,蒙古音乐“三宝”一样不少,走到哪都受欢迎,赢得不少“塔丝”。
塔拉更忙了,每晚香蜜湖演出一结束,他就坐地铁或者大巴,赶到华侨城一个音乐吧,与伙伴们汇合,献上自己谱曲、填词的原创音乐,用另类配器精心演绎,让习惯了快节奏的深圳人,度过一个放松的“草原之夜”。
随后日子里,成功接踵而至,在华强北DJ娱乐无极限“达人秀”赛中,塔拉演唱《在那遥远的地方》首获金奖,奖品是一辆小车,可惜他没驾照,只能忍痛贱卖。接着“放歌南山”歌唱大赛,塔拉颂扬草原摔跤手的长调《都仁扎那》荣膺银奖,获得一架价格不菲的钢琴。
2011年7月,椰风蕉雨的海口,海南省“红歌赛”高潮迭起,塔拉自拉自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美妙的歌声、悠扬的琴音点燃全场热情,一举夺得决赛总冠军;2012年央视国庆晚会,塔拉与深圳交响乐团合作,用马头琴为著名歌唱家王宏伟伴奏;2013年锡林郭勒“天堂草原”春节晚会,塔拉一曲《再唱锡林河》,征服了家乡人民的心。
蒙汉联姻,逐梦人花好月圆
塔拉刚来深圳不久,认识了广东雷州姑娘小米,塔拉英俊潇洒,多才多艺,尤其吃苦耐劳的品质,深深感染了她,而塔拉也怦然心动,塔拉说:“当时我就意识到,我们会迟早走到一起,风雨过后见彩虹,喜结美满姻缘。”爱上塔拉后,小米学会了吃羊肉,唱草原的歌曲,而塔拉也入乡随俗,掌握了煲汤,炒几手粤菜。
随着年龄增长,也该谈婚论嫁了,起初双方家庭不支持,主要两个原因,一是地域相距太远,二是民族习惯不同,但塔拉和小米真诚相爱,终征得长辈的同意。2005年秋,一对恋人奏响“三部曲”,首先,前往粤西雷州调风镇禄切村,宴请女方亲朋好友;接着,回到乌翁牛特旗领取结婚证,在蒙古包举行大婚,点燃篝火烤全羊,流水席三日不歇;最后,回到深圳摆酒请客,生活翻开新的一页。
他们的儿子出生了,蒙古名额尼日乐,“恩情”之意。当了父亲的塔拉,在布吉买了房子,如歌词所写,“我把家安在了都市毡房”。如今,这个蒙汉联姻的结晶5岁了,上着学前班,除了学汉语、英语,父亲还教蒙语,母亲教粤语,急起来叽里呱啦,不知说哪种语言好。
蛇年伊始,塔拉登上了羊台山,触景生情,盎然的绿意让他思念起草原,一次次拉响马头琴,“愿那琴声随着风儿飘远,希望你能听得见……”唱着唱着又流泪了,是幸福的泪甜蜜的泪!塔拉感谢深圳,深圳让他梦想成真,一个蒙族人,实现了音乐梦想,也有了一个幸福的家。(深圳特区报/金涌)
其布厄,是傈僳族弹拨弦鸣乐器。傈僳语“其”是弦子,“布厄”为傈果,意即圆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