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力根塔拉
告别草原,牧马人奔向南方
特力根塔拉,蒙语“辽阔的草原”。马背上长大的塔拉,在内蒙古乌翁牛特旗草原上,放牧孤独了爱唱长调,唱着唱着就流眼泪了,长调如诉如泣,唱出了蒙族人坚韧而柔软的心肠。塔拉梦想有本事了,背一把马头琴,离开家乡到遥远的南方。
塔拉后来考进昭乌达师范学院音乐系,主攻美声长调,选修马头琴,毕业分到乌丹蒙中。当老师多不自由呀,伙伴们一鼓捣,就去赤峰一家企业当歌手,连唱带拉嗖嗖火了。仍不安分,经同学牵线到了广州,担任酒吧驻唱,收入虽可观,却不甘心,为啥?还不是儿时的明星梦呀!广州演艺市场大,可他粤语一句不会,无法找准定位,于是转战深圳。这座年轻的移民城市,人人说普通话,不排外,包容度高,自然有北方风味酒楼,也有饮食歌舞结合的蒙古包,是他打拼的好去处。
起初,塔拉在罗湖东方神曲的草原食府,一片闲置待建地上,扎下五颜六色的蒙古包,每当夜幕落下时,篝火熊熊燃起,客人从四面八方聚到这里,吃肉喝酒间,欣赏蒙古族的歌舞文化。塔拉多才多艺,一边拉琴伴奏或独奏,一边演唱蒙古长调,高潮时还踏歌起舞。酒楼设底薪,要想挣多靠小费。客人素质有高低,高的懂得欣赏,低的醉了耍酒疯,闹得鸡犬不宁。塔拉特别能忍,一点不计较,照样用心拉琴,纵情歌唱,人家清醒后会赔礼道歉,小费出手慷慨,带着朋友来频频捧场。
突然有个机会,著名的内蒙古青年合唱团招人,男高音声部稀缺,而这正是塔拉强项,大学时的班主任老师道尔吉就推荐了塔拉,塔拉去呼市面试,感觉很不错,待遇也行,也能转正。但最终,他选择留在深圳,一留就是八载春秋。
游牧都市,马头琴悠扬深沉
草原食府的待建地政府要收回,老板只能关门歇业,无奈回了老家。经客人介绍,塔拉移师福田香蜜湖,那里的蒙古包又多又漂亮,炒米奶茶手把肉,唱歌敬酒献哈达,老板热爱歌舞,按照内蒙古草原的习惯,养了一支“都市乌兰牧骑”,在客人用餐时登场表演造气氛。
客人多亦是双刃剑,对老板来说有钱赚,对歌手而言就苦了,演员们到一个个包房转悠,客人招之即来,挥之即去。诵词、拉琴、唱歌、跳舞,塔拉一众马不停蹄,从傍晚表演到半夜,直到累得趴下了,嗓子哑得说不出话。深圳既炎热,又潮湿,表演得穿蒙古袍子,套上深马靴,脱时一汪污水,臭气熏天。员工宿舍拥挤,没有空调上下铺,受不了就今晚喝个痛快,明早拍屁股走人。好在羊肉羊汤管够,不会委屈肚子,塔拉从不言弃,“我目的明确,等攒够了钱,组建自己的乐队。”
其布厄,是傈僳族弹拨弦鸣乐器。傈僳语“其”是弦子,“布厄”为傈果,意即圆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