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天瑞先生(资料图)
缪天瑞(1908— 2009),温州瑞安人,我国著名的音乐理论家、翻译家、教育家。1923年从瑞安中学毕业,考入上海艺术师范音乐科,师从吴梦非、丰子恺等学习音乐理论。毕业后从事音乐教育。1958年起任天津音乐学院院长。他不仅是中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也是中国律学基础理论的奠基人。
今年是温州大学办学80周年,也是温籍著名音乐家缪天瑞先生诞辰105周年。近日,为了纪念这位杰出校友,温州大学隆重举行缪天瑞铜像落成揭幕仪式。
“今天,缪先生终于又回到了他日夜思念的故乡!”作为缪先生的家属代表,小女儿林剑在发言中说:“温州是缪老先生音乐生涯的起点。他从1949年离开家乡温州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然而他一生乡音未改,在我们家里,温州话是主要语言。”
曾在浙江省立温州师范学校任教的缪天瑞,为家乡培养了一大批音乐教育人才。先生当年为温州大学谱写的校歌至今仍在校园传唱,先生广博的学识、严谨的学风和高尚的人品,教育和感染着一代又一代温州人。
后学感慨——他的思想启迪深远
作为温州大学办学80周年的一个研究课题,温大音乐学院前年启动了校友缪天瑞研究的课题,并于去年底结题。作为这一课题的主要负责人之一,音乐学院副院长王文韬老师说,他借此重温了与缪老先生十多年的交往,他俩的相识,始于1998年。
那年,王文韬还在青海师范大学工作,主教西方音乐理论。因为在教和声时有一些疑问,他写信向缪先生求教。信是寄到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当时老人已离休,信件辗转了半年之久,王文韬收到了回信。老人在信中回答了他的疑问,并说:“我的一本乐理书即将出版,你的疑问在书中有更详细的解答,到时我寄一本给你。”自此,他俩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书信往来。
2001年,王文韬作为引进人才调入温师院。得悉此事,缪先生十分激动,立即给他打来电话:“你来到温州啦?现在我们是校友啦!”
回忆与缪先生交往的这段时光,王文韬最难忘的是老人对家乡和家乡音乐教育的密密牵挂和切切关注。2005年5月,王老师去北京拜访缪先生,先生一见面就急切地询问:“温州大学音乐学院的师资怎么样?……西方的音乐教育很发达的,但西方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中国的音乐学院多,听说我们现在有八十多个音乐学院了……”他以自己从事专业音乐教育的经历,和当下教育的现状进行对比后,语重心长地说:
“办学要有方向,要有长远计划——30年,50年,100年……现在的音乐教育,因为扩大招生和一些院校师资力量的薄弱,教学效果不及以前学生少的时候了。这样下去,会给社会带来了许多不安定的因素……我根据多次办学的经验,认为你院可以不急于向高,搞什么国家计划,而应先向低,创办‘音乐小学’,打好师资、生源的长远基础。这样,三十年后,你就有大量人才。”
其布厄,是傈僳族弹拨弦鸣乐器。傈僳语“其”是弦子,“布厄”为傈果,意即圆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