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自己的出国经历和3场比赛,关键词便是“独立”。对于音乐和女性情感,陈萨有特别的认识,“音乐包含了各种丰富的性格,女性在练习阳刚的音乐时容易被无形地塑形,被中性化,因为女性特征有局限,细腻但容易受伤、沉溺、流于情绪化,就是太感性了,但通过音乐的练习,性格的发展就更完整了。”
室内乐如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它可以发生在家里几个兄弟姐妹之间,也可以发生在皇宫里,它无处不在的形式既亲民又优雅。演奏室内乐最大的魅力就是形式多样,要求大同存小异,如同恋爱一样。”在陈萨看来,古典音乐源于西方,必须要多看,多听,接收一些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思维方式,这就需要非常大胆地开发自己的主动性,“哪怕是错的,也要把自己想要做的东西做出来,在艺术学习上,没有绝对的对错,而且你有权利去错。”所以她反对单纯炫技,“钢琴艺术包罗万象,音乐是一个高于科学的东西,许多数学、化学、物理层面的东西都可以在音乐中被找到,学习音乐的过程如果不投入个人情感,光沉溺于技巧的炫耀,肯定没办法发掘出一个更宏大的自我。”
“公主”并非是一个好标签
作为一位职业女钢琴家,在工作当中,陈萨坦言自己总是会去思辨,“有时候一场音乐会很成功,但是当你听到这场音乐会的现场录音的时候,你又觉得很不喜欢,这完全是自己在跟自己斗。”
因为跟音乐很近,感知力被培养得更加丰富,当她在不同的时候听自己不同的现场录音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有的让我非常喜欢,有的让我难以忍受,简直像受刑一样痛苦。因为你永远在变,对完美的定义永远在变,所有的烦恼也许是自寻烦恼,但是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过程。”
从前有人称呼陈萨“钢琴公主”,但她从不觉得自己是公主,“因为公主通常给人的是一个‘花瓶’的概念,这不是我想要的标签,如果非要贴标签把我和其他人分开,我希望可以是‘有思想的’、‘有人性的’、‘有血有肉的’,这些都是我喜欢的。”在她看来,职业钢琴家是一个要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职业,在很长的时间里要保持对音乐的热爱和钻研。很多东西都要付出代价,得到一些的同时,必然会失去一些。
在普通人看来,陈萨的名字可能不像郎朗和李云迪那么响亮,一张娃娃脸清水芙蓉,黑色头发清汤挂面,拥有巴山渝水天生的白皙皮肤,在她的音乐会前后很难见到尖叫等追星族式的标准动作。她甚少出现在商业场合,面对媒体也避免“八卦”,关于如何处理古典音乐的严肃纯真和商业关系这一问题,她并没有给出一个很绝对的答案,“音乐家的过度娱乐化跟现代社会的发展有关系,这看个人选择,每个人没有必要一样,我只知道我喜欢什么,人的一辈子就是‘喜欢和不喜欢’、‘开心和不开心’,就这么简单。”很多人都会提及陈萨数次在大赛上的失手——尽管她在国际钢琴界的口碑从来不输给同龄人,但总是和大赛的第一名失之交臂。曾经有人问陈萨这样一个问题,若当年她和李云迪肖邦比赛的名次调换一下,会是什么状态?她很自信:“我认为我已经达到了一个层次,如果和我心目中的大师比,差异是显而易见的。但和同龄人比,我不一定按照世俗眼光或数字来评价。”(南方日报/周豫 实习生 刘扬)
740)this.width=740"> 纳格拉,清代史籍中称哪噶喇、奴古拉,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棰击膜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