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博 客服QQ 官方微信
网站客服QQ:
1014587588
2694395946
音协考级QQ:
2537453437
名称:中音在线
微信号:musiceolcom
设为首页网站地图网站论坛帮助∨
搜课程搜资讯搜书籍搜老师
考级报名 |电子琴钢琴古筝小提琴音基长笛
我的课堂
购物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少儿声乐套曲合唱谱、钢琴伴奏谱、CD伴奏、MV等下载
首页 音乐课程 音乐书籍 音乐新闻 名师风采 音乐人物 音乐学堂 乐器联盟 乐器百科 音乐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乐理 > 人物动态 > 刘星与他的中阮协奏曲《云南回忆》(二)

刘星与他的中阮协奏曲《云南回忆》(二)

分享到 |
日期:2013-6-18  来源:中音在线  编辑:李老师  浏览次数:

导语:刘星在演奏   中阮协奏曲《云南回忆》完成于1986年,那一年,作曲家刘星24岁。一个24岁的青年作曲家为一件几乎湮没了许多世纪的古老乐器写出一首从真正意义而言完全改变了它在当代中国民族器乐领域历史地位的优秀之作,这中间一定有某些有意味的故事,需要我们追溯,也值得我们探究。   一部杰作恢复了一件乐器的荣誉,甚而为它划出一个艺术的新时代   刘星, 1962年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982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民族器乐系月琴专业。随后被分配至黑龙江省歌舞剧院民乐队。但他很快发现自己不“适合”做专职演奏员,遂于1984年辞职,南下北京。当时,辞职就意味着“失业” 。所以,刘星曾在名片里写上: 1982年毕业, 1984年失业。但“失业”后他有了一个新的身份:个体专业作曲家、演奏家,也即现在所谓的“自由音乐人” 。1990年,他再度南下,开始在上海一个人打拼。从1984年至今,前后近30年。30年间,这位“自由音乐人”做了一些什么?他为当年走出“音乐体制内”后悔吗?他在“体制外”选择了什么样的生存方式?他

  刘星自幼学习月琴,是当代中国月琴名家冯少先的嫡传之一,也是刘星在上音的专业,但进入上音后,他发现自己更喜欢钢琴、吉他,也常常用中阮给同学伴奏,无形间与这件乐器初结琴缘。在北京,他弹奏吉它演唱为自己积攒生活费,同时开始编写中阮练习曲和教学,他喜欢上了这件乐器,并开始酝酿《云南回忆》一曲的写作。有一次,他把自己无意间琢磨出的几个片段弹给指挥家闫惠昌听,对方大为称赞,建议他写成三个乐章的中阮协奏曲。有“知音”挚友的指认,加上自己那个时期不可抑止的创作激情, 《云南回忆》最终于1986年完成, 1987年在北京由张鑫华与中央民族乐团首演。这是他“失业”后写出的第一首大型作品。谁也没有想到,过去在乐队中被认为是“业务差”代名词的“阮”竟然潜藏着如此丰富的表现力,竟能演奏结构如此庞大的乐曲,竟然有如此复杂多样的技巧!历史上这件用文人名字命名的乐器,今天在一个青年作曲家的佳作中精彩“现身” ,一部杰作恢复了一件乐器的荣誉,甚而为它划出一个艺术的新时代,人在其中也再次展现出他伟大的创造力量。自《云南回忆》首演以后,刘星就把主要精力投入“阮乐”的创作、演奏、教学和推展上, 20多年来,他系统编写阮教材、从事阮教学,改编并出版中外古典名曲《广陵散》和《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琴歌》 ,创作《孤芳自赏》 《第二中阮协奏曲》 《山歌》等一大批阮乐,至此,他30年前为阮寻找“生存”出路的朦胧意念,也开花结果,梦想成真。

  既是编者、作者,又是歌者、奏者,同时还是自己作品的听赏者

  《云南回忆》获得成功所产生的效应是长远的、多方面的。毫不夸张地说,二十多年来,它已成为所有阮演奏家最喜欢的曲目,也是考验其技艺水准的第一曲。其影响达到了人人爱听、人人爱奏的程度,无论你在中国大陆,或者在港、台地区,还是新、马,只要有阮,就有可能听到《云南回忆》 ,极而言之,它成了现代阮乐的一首经典,也成为阮身份的一个标志。那么,这样的广泛传播,这样的效应是怎么发生的呢?用一句话回答:就是它来自作品本身。

  1988年, 《云南回忆》在香港演出并准备在电台播出时,一位职业乐评人梁宝耳在《信报》( 1988年4月27日)写了一篇短评。他说,在《云南回忆》中完全听不到“例行公事式的乐句,但整首作品流露出中国音乐的韵味” ;“所用和声新颖而不新奇……更不以制造怪诞抢耳音响为目的” ;“曲式及乐句、乐段之组合十分符合美学原理,对照中有均衡,均衡中有变化” ;“主题乐句十分有个性,证明作曲者有运用乐音组成有格局之旋律之才华,是一位伟大作曲家之标志” ;作者是“作曲技术主人而非技术奴隶,刘星将来必成为国际之作曲大师” 。应该说,该文所给出的评语,并不过分,是一位对民乐有独到见解的乐评家的心语。

  为了进一步探寻《云南回忆》的创作过程,我日前与刘星有过一次长谈。其中的一个问题是, 《云南回忆》是怎么写成的?

  刘星说, 《云南回忆》不是用笔“写”的,而是用手“弹”出来的。从最初主题的酝酿,到全曲基本轮廓的完成,他都是通过自己弹奏,自己听、审,等自己满意后再记录下来的。这应该是作为演奏家刘星的一种特殊创作方式。它立即让我联想到,我们古往今来的无数优秀的民间艺术家们,在他们进行民歌、民间器乐的“创作”时,既是编者、作者,又是歌者、奏者(所谓表演) ,同时还是自己作品的听赏者。正是在这样“三位一体”的音乐实践中,才产生了千千万万首优秀的民间歌曲和民间器乐作品。对于熟悉阮这件乐器演奏技巧、充满创作冲动、学过现代作曲技巧而又不愿意循规蹈矩、才智皆备的刘星而言,他“选择”这种具有深厚传统的民间创作方式,是顺理成章的,也被证明是成功的。其实,说“弹”出来只是一种“表” ,从“心”里流淌出来才是它的“里” 。

  刘星说, 《云南回忆》的独奏和协奏是同步构思、同步写出,而不是完成独奏部分的写作后再回头考虑乐队音乐的。当他对一段独奏音乐基本满意时,他不仅已经有了乐队音乐的“腹稿” ,而且还会让乐队继续往前延伸,等到这个段落可以暂时停顿时,他再回头根据乐队音乐的织体和情绪“弹”出独奏部分。这可能又是“刘氏作曲”的一种特殊方式,我们无须判断它有无普遍性,但可以肯定,采用“同步”写作方式,既可以给独奏与乐队音乐充分发挥的空间,又能保证其结构与语意的整体性和统一性。 《云南回忆》三个乐章的音乐之所以给人流丽、明畅、气贯长虹般的感受,似乎与这种写作方式不无关系。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内容

  • 汤沐海 每一次音乐会我都酣畅淋漓2014-12-2
  • 常思思:神曲不适合我,坚持走艺术高端路线2014-12-1
  • 昆剧名宿林为林:突破自我再现大将军韩信2014-12-1
  • 裴艳玲正筹备新戏《渔夫恨》2014-11-27
  • 捷杰耶夫:展现“老普”音乐的放肆之美2014-11-27
  • 程学涛的演艺梦2014-11-27

更多>>推荐课程

音乐理论基础

主  讲:楼天宇

立即试听

和声学教程(上册-01至

主  讲:陈诺

立即试听

热点文章

  • 2015年全国音乐类专业研究生招生考试指南
  • 第九届金钟奖合唱比赛苏州圆满落幕
  • 我的青春,我的红色娘子军
  • 第四届民族声乐大赛艺术院校教师组半决赛
  • 第四届民族声乐大赛综合院校教师组(21-34
  • 第四届民族声乐大赛综合院校教师组(1-20)

热门标签

文艺院团乐感是天陈其钢直第六届中声乐学习第七届“关于举办文化部将

教材教辅

曲式与作品分析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页数:408页

isbn:978-7-103-02719-6

购买价:29元

  • 音乐作品分析应用教程(修订版)
  • 曲式与作品分析

乐器

弹布尔

  弹布尔,是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古老的弹拨弦鸣乐器。史籍曾译称弹拨尔、丹布尔、丹不尔。流...

口弦

口弦   口弦又称口琴、响篾、吹篾或弹篾。历史悠久、形制多样,在我国的大部份地区都很流行...

关于我们 | 合作推广 | 意见反馈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招生联盟
Copyright ©2006-2023 www.musiceol.com All Rigth Resevers 中音在线
电话:15311572120 京ICP备110031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