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三和经过几十年的刻苦磨炼,在艺术上日渐成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流派。1942年,他开始在火宫殿“搭棚”说书,以后又在自己的住所——樊西巷古道苑开设“潇湘书馆”,开讲晚场,此时,他主要演唱《说唐》、《岳飞传》、《英烈传》等长篇书目。
辛勤工作获肯定
诗云:斜抱月琴掀雄风,犹似狂涛震麓峰。血肉长城群英筑,三湘仍记舒三公。
舒三和是位爱国艺人,1942年,在田汉先生的领导下,舒三和与湘剧艺人发起成立了长沙市杂剧抗敌宣传队,下设弹词、皮影、清唱、楚剧(即花鼓排街戏)4个分队,舒三和任副队长。在樊西巷广福堂召开的成立大会上,舒三和满怀激情地演唱了自己编写的弹词《孙方政救国》。此后杂剧抗敌宣传队因种种原因没能坚持下去,但舒三和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慷慨激昂的演唱,对鼓舞长沙民众的抗日斗志起了积极作用。曾听说,1944年长衡会战,日军向长沙岳麓山主阵地发动猛攻时,舒三和曾怀抱月琴到阵地为73军抗日将士慰问演出过。
1949年长沙迎来和平解放,舒三和与其他艺人一样得到新生。他担任了长沙市弹词艺人“学习委员会”主任,并积极参加市政府组织的各项宣传演出活动。1951年,他参加了民主改革和抗美援朝的宣传,编写演唱了《斗倒恶霸戴金松》、《美国活饭桶》、《空军英雄张积慧》、《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罗盛教》等新节目,还参加了“赴老苏区访问团”,深入茶陵、攸县等革命老区演唱。
1952年和1954年舒三和率长沙民间艺人两次在整修南洞庭湖和西洞庭湖工地上慰问演出,达八个月之久,并荣立一等功;1953年,他又随“湖南基建文化服务队”演唱在株洲、湘潭、金竹山等基建工地上。此外,他还担任不少群众组织的职务,这要占用不少时间开会和参加社会活动,因此,他毅然放弃了火宫殿里安定的书棚和较优厚的经济收入。
舒三和为长沙市曲艺事业的发展费尽心机。长沙刚解放,他就协助市政府将艺人组织起来,学习政治和业务。他长期担任民间艺人组织的负责人,自己带头说唱新书和好书。1958年,他积极促成长沙市成立专业曲艺队和促成市里拨款盖起了第一个专业曲艺场。
舒三和的辛勤工作和艺术成就,获得党和人民的认可。他被选为省文联一、二、三届委员,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主席,全国曲艺家协会理事;1954年被选为长沙市人民代表和市政协委员;1957年任省政协委员;1964年任省政协常委。1958年赴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曲艺汇演,演唱了《贺庆莲》和《武松打虎》。他演唱的脍炙人口的《东郭救狼》、《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唱段,已灌制成唱片流传于世。
字正腔圆韵口甜
诗云:阮咸弹奏五十载,弦歌处处舞翩翩。抚琴常思舒三老,弹词仍望有续篇。
舒三和从事弹词演唱50多年,艺术造诣颇深,他虚心学习前人艺术经验,大胆吸收其他姊妹艺术的特点,经过长期锻炼和改革,逐渐形成独特的流派风格,把长沙弹词艺术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首先,他对艺术的态度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每场演唱前,都要做好准备,决不仓促上阵。向他求教者甚多,他都热情接待,严格要求,一字一句反复教唱。他告诫学员做到“埋头苦干勤学练,字正腔圆韵口甜”。名师出高徒,现在驰名三湘的弹词艺人彭延坤及刘望宁等都受过他的指点。
舒三和嗓音宏亮、浑厚,丹田气足,加之发声方法科学,所以他的唱腔优美、高吭,吐字清楚,讲究按字行腔、字正腔圆,每个字都要像喷出来的泉水一样有分量。他的唱腔既动听,更朴实,不喜欢离开人物特点去卖弄声腔,有些唱腔刚开始近似讲话,但细听才知是抑扬顿挫恰到好处。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妇孺皆懂”。
舒三和的表演没有过分夸张的动作,而是善于用语言的力量达到刻画人物、交待故事情节的目的。他道白的特点是抛开过去艺人“打平讲”的表演,借鉴戏曲道白的办法,尽量使人物性格化、形象化。
弹词演唱是用月琴伴奏,舒三和在使用月琴方面有独特之处,他不是单纯用月琴来弹简单过门,而是用它烘托气氛,渲染情感。他弹拨得当,时而猛烈如疾风骤雨,珠落玉盘;时而伴着唱腔轻弹细拨,似有似无,使弹唱浑成一体,有缺一不可之感。
解放后,舒三和深感自己所处时代不同,应赋予弹词新的内容,尽管他文化水平不高,但他仍拿笔大胆创作,配合当时形势写作和改编了不少段子,如在农业合作化期间创作了《贺庆莲》;1963年又写了《孤岛捉特务》,并移植了《地下苍松》、《黎明前的战斗》等段子。此外他还挖掘整理了不少优秀传统曲目。1956年,他改编了长篇弹词《十五贯》;1962年他整理的中篇弹词《宝剑记》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最负盛名的是被人们称为“三打”中的《武松打虎》、《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在这些作品里,倾注了他对人民、对真善美的爱,对敌人、对假丑恶的恨。
舒三和和其他民间艺术家一样,对语言学极为考究,过去弹词艺人由于受条件限制,往往是一个段子一韵到底,他力戒这一点,认为要根据不同情绪选取不同韵辙。他精通十三辙的运用,对其演唱段子韵辙的选用及平仄的安排都十分得体,对刻画人物起到不小的辅助作用。
舒三和一生致力于曲艺事业,他的弹词艺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对长沙弹词的继承和发展,对整个湖南曲艺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他因辞世于十年浩劫中,人们对他的艺术成就还没有进行过系统研究和整理,保存下来的资料也很少,这不能不说是件遗憾的事。
这正是:弹词故事故乡来,娓娓弹唱直入怀。谁言民间无绝唱,琴声常续大舞台。(中国文化报/曾继祖)
其布厄,是傈僳族弹拨弦鸣乐器。傈僳语“其”是弦子,“布厄”为傈果,意即圆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