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景馨
刚刚从韩国首尔参加非遗展回来的吴景馨,没有时间休整,一回国便开始张罗宏音斋新址的装修、乐器和资料的转移、新一批学员的招收……一件接一件的事情着实让吴景馨忙个不停,记者几次相约,才在宏音斋的新址——北京紫竹院附近的一个居民小区里见到了她。即使是在访谈的过程中,吴景馨的手机也是频频响起。虽然繁忙,吴景馨却觉得挺有成就感,而且越干越爱,越爱越感到责任重大。
祖上均酷爱丝竹笙箫
吴景馨今年51岁,是宏音斋笙管制作技艺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北京宏音斋民族文化发展中心的总经理。吴景馨有两个哥哥、一个弟弟,宏音斋这份祖业却偏偏传给了家中唯一的女孩,说起这其中的原因,吴景馨略显无奈。
吴景馨的祖辈是清朝的贵族,祖上均酷爱丝竹笙箫。父亲吴仲孚自幼受家庭熏陶,极具音乐天赋。民国初年,家道中落,吴景馨的父亲随祖父吴文明在北京市宣武门东市场创办了专营民族乐器的“宏音斋乐器店”,因制作技艺精湛考究,不久便名声大振。以至后来宏音斋虽几经搬迁,仍旧顾客盈门,许多著名的演奏家还常常到宏音斋聚会、切磋。除了为演奏家量身订做心仪的乐器,吴仲孚还根据他们在教学和演奏中遇到的问题,潜心研究、反复试验,并借鉴西洋木管乐器等的制作工艺,最终研制出了中国第一支标准唢呐、第一支插口笛子、第一支加键唢呐等乐器,不仅丰富了传统民族乐器的性能、拓宽了音域,而且弥补了民族管弦乐队低音声部的空白。此外,吴仲孚还挽救、保护和发展了许多濒临失传的少数民族和地方吹奏乐器,如西藏布达拉宫竖笛、新疆木碗唢呐、苗族芦笙、广东喉管等。
从被别人羡慕转为羡慕别人
对于父亲的成就,吴景馨是发自内心的崇敬。从小的耳濡目染,也使得她精通各种乐器的演奏与制作,但是对于接手宏音斋,她却从来都没想过,甚至连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也与乐器毫无关系。
走出校园后,吴景馨被分配到北京烟草公司,这份优越的工作令许多同龄人都羡慕不已。上世纪80年代恰逢出国热,经历了结婚、生子后的吴景馨,憧憬着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正当去美国的一切手续已准备妥当的时候,父亲却突发中风,一病不起。那时,吴景馨的大哥和二哥分别在东方歌舞团、江苏省歌舞剧院上班,两人的工作都很繁忙无法抽身,而弟弟的年龄又太小,因此撑起宏音斋的重任就落在了刚辞去工作准备出国的吴景馨身上。当时,吴景馨还只是打算暂时帮父亲打理宏音斋的工作,等父亲的身体好一点,再交还给父亲,谁知这份家业扛起来就再也放不下了。1996年,吴仲孚去世,吴景馨正式成为了宏音斋的女主人。
其布厄,是傈僳族弹拨弦鸣乐器。傈僳语“其”是弦子,“布厄”为傈果,意即圆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