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六一儿童节,对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北戏”)的孩子们来说是值得庆贺的一天,对北京市的少年儿童来说也是充满惊喜的一天。这天,以北戏排演场为大本营的“少儿戏剧场”正式启动,以后每到周六、周日,北戏都将推出两场由在校学生参演的剧目,来自北京京剧院、北方昆曲剧院、中国评剧院等的老艺术家将亲自上阵指导演出。作为打头阵的“少儿戏剧场夏季演出季”,从6月1日到8月31日的3个月内,10台28场囊括京剧、评剧、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剧目会逐一亮相,无疑成为家长带孩子体验传统文化、开阔艺术眼界的不二选择。
“‘少儿戏剧场’是北戏打造的以少年儿童为服务对象,以少儿宜观看的剧节目为主要内容,以北戏在校学生为演出主体,集演出、观摩、教育、交流于一体的全国首家少儿综合艺术演出场所。剧场秉承戏曲教育从娃娃抓起的理念,利用北戏自身具备的剧场和艺术教育资源,培养戏曲后备力量,展示艺术教育水平,推出优秀艺术人才;培养少儿戏曲观众,丰富少儿文化生活,提高少儿艺术修养;传承优秀传统艺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创建少儿艺术乐园,服务少儿艺术教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播北京特色艺术,打造知名文化品牌。”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院长刘侗表示。
为孩子们造梦的“六个一”工程
6月1日,对高妈妈来说同样是非同寻常的一天。当天,她受北戏之邀以新生家长的身份到学校观看北戏孩子们演出的京剧《少年马连良》。两个小时演出结束,京剧《少年马连良》作为首场演出剧目获得赞誉一片,高妈妈对学校的教学环境和质量也有了清晰的认识:“3个月后我的女儿将成为北戏的学生,看到今天跟她同龄的孩子在舞台上收放自如地演出,我确信把孩子送进北戏一定没错。”
据悉,为了保证“少儿戏剧场”剧目演出的高质量和持续性,2012年,值北戏建校60周年之际,刘侗提出了“为孩子们造梦”的“六个一”工程:建立一批艺术生源基地;聘请一批名家、名师指导、督导教学;重点建设传统特色专业,带动全院专业建设,促成一批艺术教育科研成果的产生;打造一批北戏知名品牌教师;创排一批优秀传统和原创剧目,建立“少儿戏剧场”;推出一批优秀毕业生和民族艺术传承人。
2013年伊始,北戏举行了一场特殊的签约仪式,15位京剧专家和15位河北梆子、昆曲、曲剧专家及5位评剧艺术家受聘成为北戏教师,为提高学校艺术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他们中不乏孙毓敏、李玉芙、王玉珍、黄德华、李文敏、谷文月等各自艺术领域杰出的代表和知名艺术家,而评剧张派小生创始人张德福以80多岁高龄出现在课堂上,引起一片喝彩。
“艺校教育应分成两部分,一个是课堂,一个是排练场或剧场;一方面是技艺及理论的传授,一方面是演出实践的增加,而学生参加演出的机会对其艺术水准的提升尤为重要。举办‘少儿戏剧场’的目的在于把学生学习艺术的过程从课堂延伸到剧场,鼓励教学和演出结合、创作和教学结合,把教学过程中排演的优秀小节目整理出来,经过彩排实践之后搬到剧场演出。把北戏曾经创排的一些好剧目搬到舞台上演出,并结合舞台和教学创排一批新剧目。”刘侗指出。
众艺术家为戏曲传承建言助力
听说北戏要打造属于孩子们的舞台,北京市原副市长张百发非常振奋,并表态一定“好好支持”;著名书法家、京剧奚派传人欧阳中石感动不已,表示愿意为戏曲传承添一把柴,并为“少儿戏剧场”题字。可以说,几经努力诞生的“少儿戏剧场”既彰显了北戏培养优秀艺术人才和传统文化艺术合格传承人、满足社会各界对艺术人才需要的办校追求,也让一直致力于戏曲艺术传承的老艺术家看到了希望。从北戏走出来的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谷文月兴奋地说:“在北戏的授课和演出实践中,我惊喜地发现了几个不错的戏曲苗子,值得好好培养。”张德福则表示:“孩子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舞台实践,找感觉,慢慢来,通过演出后观众的反响和老师的进一步规划进行科学培养。”他同时强调,“人才培养的方法很重要,现在的孩子处于懵懂期,需要一个过渡,一旦开窍就会进步很快。而且女孩儿要比男孩儿占优势,因为男孩子有一个变声期,需要特别注意!”
其布厄,是傈僳族弹拨弦鸣乐器。傈僳语“其”是弦子,“布厄”为傈果,意即圆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