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英:对于今天的古典芭蕾舞演员来说,我们需要这样的舞者——你不再是公主,他也不再是王子,而是可以驾驭很多角色的多面体,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演技派” 。这次的《春之祭》和《波莱罗》在这方面都有相当大的突破,和我们以往熟悉的古典芭蕾完全不同,甚至是反着来的,这对我们的演员来讲是很大的锻炼和刺激。这种锻炼回过头来对他们再跳古典也是有帮助的,因为现代作品就是要表现真实的人,那种细腻和多层次的、个性的人,包括气息的运用、情绪的抒发和感受的外露会带入到跳古典芭蕾的过程中,这种感受是从内而外的。
记者: 《小美人鱼》的技术难度相当之高,能够“拿下来”说明了中芭的实力,那么您认为和世界上的芭蕾名团相比,我们还有哪些欠缺?
冯英:演员的成长和环境是息息相关的。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被动的,也就是说我们怎么才能从被动地起舞到主动地起舞,然后从被动地去理解人物到完全消化掉、融进血液里那样去塑造一个人物。我们的芭蕾舞演员真的是身体条件很好,技术水平也很高,但内心总是缺少一种激情和表现力,这恰恰是非常重要的。要知道中国人在表达情绪感受时本来就内敛,再加上内心不是有意识地搞懂我是为什么跳舞,我跳舞如何去打动别人。与国外的舞者比起来这是比较欠缺的。应该说这与从小跳舞时所受的教育、所处的环境有重要关系。
记者:您认为作为芭蕾舞者最重要的什么?
冯英:我们芭蕾舞演员对于艺术极致的追求其实就是某种信仰,甚至是苦行僧一样,因为在你用身体起舞并追求极致的过程中是需要放弃一切的,这需要严格的克己和自律。必须集中精力去掌握和达到基本要求,所以不能像正常的年轻人那样,去吃、去玩、去享受生活,更像一位虔诚的信徒,为了艺术的崇高信仰去苦修。芭蕾这门艺术没有一劳永逸,需要一直练一直练,没有尽头,如果你想跳舞,把杆的基本功就要一直练下去,所以我们的行话真是一点不假——一天不练自己知道,肌肉呼吸都不正常了;两天不练同行知道,大家都能看出你哪个动作不自如;三天不练观众知道,就会有动作变形或立不稳的状况发生。要求苛刻,背后奉献的时间很长,但艺术寿命又比较短。
记者:在《春之祭》之后,中芭今年还有什么值得期待的“大动作”吗?
冯英:我们今年将把十多年没有再演过的《唐吉诃德》复排推出,这其实也挺值得期待的,它对独舞和群舞的要求都非常高,演员排练起来很艰苦,也是作为我们古典芭蕾舞中的一个重要剧目,因为是有一个世界坐标的标尺来衡量的,可以看看现在中芭这些青年演员们如何演绎。另一个比较重要的事,今年正逢北京天桥剧场60周年华诞, 11月份将由中芭主办首届芭蕾国际演出季,相当于国际邀请展,值得关注的是Ga La明星开幕演出将有汉堡芭蕾舞团、斯图加特芭蕾舞团、莫斯科大剧院、巴黎歌剧院的芭蕾明星们闪亮登场,还计划邀请加拿大、日本、瑞士等著名芭蕾舞团和中国的五大芭蕾舞团做专场演出,相当于巡礼式的,这是我们首次尝试做,也是我们未来的方向,希望向更加多元和全面的方向发展。(中国艺术报/张悦)
其布厄,是傈僳族弹拨弦鸣乐器。傈僳语“其”是弦子,“布厄”为傈果,意即圆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