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钢琴的天使“钢琴调律师”
录入时间:2013/7/8 14:50:00 来 源:中音在线 [音乐考级]
一架钢琴流淌出悦耳的音乐,需要数千个部件相互配合。调律师,正是调整这些部件的指挥者
好听力是调律的关键,通过一把小小的音叉,黄勇要先校准标准音高
用扳手调整拉弦进行调音,每次扭动扳手的力度都要恰到好处
音乐学院这台170多万的三角琴归黄勇一个人负责,每次有演出前,他都一个人坐在空荡荡的音乐厅内静静的调琴
调音前,黄勇用音叉校对标准音高
各种各样的调律工具
钢琴上的重要部件“琴槌”也需仔细校准
40岁的朱蓓佳已经从事调律25年了,从小就跟着祖父学习调律的她认为这已经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了
老伦敦调琴师德雷克跨越地中海和印度洋的亚热带气候,来到他做梦也未曾遇见的东方世界,从燃烧着火红木槿花的蒙蒙细雨中,从萨尔温江蜿蜒流过的寂静丛林中,他让遗落的钢琴声飘出……
也许很多人对“调琴师”的印象,源于美国作家梅森的这本小说《调琴师》。事实上,与其被称为“调琴师”,德雷克的职业该被称为“调律师”更加确切。
西安音乐学院的调律师朱蓓佳告诉记者,当到了“调琴师”这一步,已经是钢琴调律的最后时刻了,“一台钢琴有8000多个零部件,220多根琴弦,88个琴键。只有根据12平均律,才能调出钢琴每个琴键精准的声音。”这个看似纤细柔弱的中年女子,边说边熟练地打开琴盖,拆下厚厚的“上门板”,取下琴键盖。“调琴是一个精细的过程,首先将A调成一个震动频率440Hz的国际标准音高。根据一个音分出一个基本音组(12个音即12平均律),以此为基准往下调八度,把低音调完后再往上调。最后用扳手调整拉弦进行调音钢琴每个音有三根弦,必须保持三根弦的音准一样,不然就会有很难听的杂音。”
在我这个外行人眼中,调律师的职业并不若书中写的那样文艺气息十足,甚至透出了几分单调、机械和枯燥调律工作要求绝对的安静,长达2个多小时的调律过程中,朱蓓佳一直沉默对着那架钢琴忙碌,只有试音时,响起的音符,会让走廊路过的学生知道,琴房中有人正在工作。
打开朱蓓佳随身带的比公文包还大出一圈的皮箱,扳手、螺丝刀、榔头……让人恍惚,调律这么细致的事情,倒像是“体力活儿”。“真的是体力活,这个工具箱,平时工作总得拎着,十多公斤呢。”朱蓓佳看出我眼神中的惊讶,笑着说。
朱蓓佳出身调律师世家,她的太爷爷是中国第一代调律师。受到家人影响,朱蓓佳5岁就开始学习音乐,“别人家的孩子弹琴,是弹曲子,但我只弹单音,听音。”
黑色的工作围裙,把调律师的工作每每隐藏在演出灯光亮起前,虽然为许多世界级钢琴大师调过琴,让钢琴师和钢琴的灵魂得以合二为一,从音符中流淌而出,但调律师的名字却几乎不为圈外人知。
很多人因此将调律师称为“钢琴背后的人”,朱蓓佳却笑着说:“还是把我们称为守护钢琴的人吧。”
她说,调律与乐器相伴相生的。一些琴要因季节不同而调整;有些琴长期演奏,振动力量不均,造成变形,需要调补;更多的则是弹奏者对演奏琴契合度的追求,让调琴变得非常迫切。“所以调律需要材料学、声学和建筑学的知识,音乐方面的专长,但更重要的是细心,因为这是一个很细致的活,需要完全了解演奏者的需求,更要求精益求精。”
要求甚高,成才缓慢,寂寞淡泊,让“调律师”成为相对“冷门”的一个职业,在调律师领域干了三十年调律师的黄勇,是全国调律师协会的一级调律师,在陕西调律界也是首屈一指,他介绍,虽然 “钢琴热”让陕西家庭对钢琴的保有量比率每年递增,但如今全陕西的注册调律师只有二十余人。
但不管怎样,“调律师”这三个字,仍让黄勇、朱蓓佳为之一生魂牵梦绕。
桃花心木饰面的钢琴上,手指轻柔敲击琴键,打弦器跳起,再落回到举起杆上,于是,琴弦就颤动起来。每调完一架琴,朱蓓佳都会这样在钢琴上弹奏上一小段。
指尖掠过,她脸上的微笑,每每这时,总显得如此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