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忠伯:回答这个问题,可以从一个最普通的问题切入:作为人类的我们从外界获取信息主要靠什么?大家常说“耳濡目染”,主要依靠视觉、听觉。可很多动物也有视觉、听觉,我们跟它们有什么区别呢?动物的视觉、听觉只是器官的直观反应。而人类经过大脑智能化的进化发展,使得我们的视觉有了文字,听觉有了语言。随着历史的推进,又出现了文学、艺术。现在让我们设想一下,如果人类的视觉只是停留在“看到”的层面,大多是文盲,没有文学、绘画、戏剧、舞蹈等这些艺术形式,那真是不堪设想。同样,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如果一个国家没有音乐,大多是“音盲”,那又会怎么样?它的负面影响对一个国家的文明、进步的阻碍作用是不能低估的。关于音乐的重要性,很早以前就被人们所熟知。公元前古希腊的斯巴达,规定所有的斯巴达人一定要接受音乐训练;在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四大主要课程分别是文学、法学、医学、神学,音乐就是文学中的必修部分;中国也一样,孔子提倡“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因此,音乐自古以来就被列入教育的重要内容。
那么音乐究竟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很重要。人们常说,“音乐是不用翻译的语言”,这里说音乐是一种语言,主要是音乐和语言一样,都是通过声音来传递信息的。其实,音乐和语言有着本质的区别,语言的声音只是一个抽象的声音符号,表示大家约定俗成的一个概念;但音乐的声音是直接表意的,所以音乐不是抽象的。与“抽象”相对就是“具象”,那么音乐是不是具象的呢?我弹一段音乐大家听听,你们听后觉得是表现什么形象?可以各自说说自己的看法。(编者注:黄老即兴弹了一段抒情曲,在座几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你们听后都有想象,说明音乐能表达形象;你们的感觉都不一样,说明音乐形象有模糊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因此音乐又不是具象的。
那么音乐到底是什么呢?音乐的艺术是不可能用语言来表达的。其实,这一点在人的感觉中并不奇怪,人接触外界的感知,主要靠眼、耳、鼻、舌、身,也就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以及身体的触觉、痛觉等等。以上哪一种感觉是可以用语言来传达?比如说,你可以把你嗅到的某种特殊味道用语言告诉别人,就像他也嗅到了这种味道一样吗?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各种感觉都有它本身的特性,须用它所具有的特殊方式去感受。音乐也是如此,无论是学习音乐、创作音乐、欣赏音乐,都要用音乐所固有的、不可言传的特殊方式来进行。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最好是自己去尝一口。
常有人问,如何才是对音乐有了感受,如何才是听懂了音乐呢?我要反问一句:如何才算是品尝到了酒的味道呢?酒一入口,你就“感觉”到了它的味道,但你要品出酒的度数、香型、品牌、等级,那需要具备一定的“酒文化”。音乐也是一样,关键在感受。学习音乐越多,理解就越深刻。
音乐让我们获得更多快乐和智慧
音乐有娱乐功能、教化功能和益智功能。学习音乐可以开发人的右脑,锻炼专注力、记忆力和反应力,培养耐心、细心、恒心。
陈东有:凡是有人类足迹的地方就有音乐,音乐是随着人类的诞生而产生的一种古老艺术,它时刻伴随着我们。我们常说,音乐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人的修养。那么,具体来说,音乐有哪些功能,对人生、对青少年的成长又有着什么样的作用呢?
黄忠伯:总的来讲,音乐可以总结为三大主要功能:娱乐功能、教化功能、益智功能。当然还有一些实用功能,如音乐治疗等。
音乐的娱乐功能是众所周知的。当你身心疲惫的时候,当你遭受挫折的时候,去聆听或演唱、演奏自己心爱的乐曲,或与朋友们合奏、合唱,使自己融入音乐天地之中,你的内心压力一定会得到舒缓。音乐修养越高,获得的快乐就越多。
音乐的教化功能也是大家常说及的,孔子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当你沉浸在音乐中时,也就正在体验音乐中的感情,这种感情以音乐的独有方式毫无阻挡地进入人们的心灵,当你经常处在高尚情感的体验之中时,你的精神和情感世界也一定会得到升华。我国台湾音乐界有句话颇为流行:“学琴的孩子不会学坏。”
音乐的益智作用是大家说得最多的。有名的“铃木教学法”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铃木镇一是日本“才能教育研究会”会长,在他看来,实施才能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便是学习小提琴。
740)this.width=740"> 日木,羌族棰击膜鸣乐器。又称羊皮鼓。汉称羌铃鼓或羌族手鼓。流行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