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法国著名舞蹈家希薇·纪莲在北京的演出让人大开眼界,曼妙的舞姿让人无法想象她已经43岁。
同年,北京还有一场演出更让人赞叹,那就是由中国著名舞蹈家陈爱莲带来的大型古典舞剧《红楼梦》。观众说她就是“活黛玉”——她饰演的林黛玉是那样优雅婉约、窈窕纤柔,充满仙气、贵气、才气。同时,人们也为她精湛的舞技惊叹,一个个鹞子翻身和下腰极为到位。这一年,陈爱莲已经73岁。
“我是从孤儿院来的”
陈爱莲的童年可谓坎坷。1949年,因父母病故,时年10岁的陈爱莲一度流浪街头,以捡破烂为生,直到被送进孤儿院。后来,陈爱莲写过一本书,书名就叫《我是从孤儿院来的》。
正是在孤儿院,一次机缘意外地把她引上了舞蹈之路。1952年,中央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团学员班到上海招生。招生教员一眼便相中了面庞秀气、身材颀长的陈爱莲。就这样,陈爱莲来到了首都北京。从那时起,每天天没亮,陈爱莲就和同学们一起起床练功。晚上,很多孩子去逛夜市,她却独自留下,透过练功房的窗户,“偷学”同住的演员们排演的折子戏。1954年,刻苦的陈爱莲考入北京舞蹈学校。
扎扎实实学了五年的陈爱莲并没有想到,毕业作品《鱼美人》会让她一跳成名。担任《鱼美人》总编导的是苏联著名舞蹈专家古雪夫。古雪夫决定打破惯例,打造一部将西方芭蕾与中国传统舞蹈相结合的作品。古雪夫以挑剔的眼光在学生中瞄来瞄去,最终选中了各科全优的陈爱莲。
分科到中国古典舞班的陈爱莲很少练芭蕾,出演《鱼美人》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为了演好剧目,她顶着7月里的炎炎烈日四处拜师,到图书馆里查阅资料,反复揣摩古代少女的心理。早晨和黄昏时,她常到陶然亭公园观察水中游鱼的姿态,入神时会在水塘边手舞足蹈。游人们瞪大了眼睛:这个漂亮姑娘怎么了?
几个月的排练过去,首演即将到来。偏偏此时,女孩子的“特殊状况”也来了。消息传到古雪夫耳朵里,他说:“如果是《天鹅湖》,就算演不好也没有关系,因为它已经是经典了。而《鱼美人》呢,它是新作品,陈,你必须演!”
1959年7月20日,陈爱莲20岁生日这天的晚上,她站上了北京民族文化宫的舞台,包括时任国家主席刘少奇在内的上千位观众见证了首部中国民族舞蹈与芭蕾结合的作品的诞生。《鱼美人》成功了,陈爱莲成为当时中国最年轻的舞蹈家之一。毕业留校任教后,她又参加了1962年在芬兰举办的第八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独揽4枚金质奖章,被西方誉为“东方舞蹈女神”。
其布厄,是傈僳族弹拨弦鸣乐器。傈僳语“其”是弦子,“布厄”为傈果,意即圆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