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北京与澳门几乎同时上演《诺尔玛》,但因为制定计划的时间和目标不同而各自为战。未来,澳门在歌剧上还将有更大的追求,跨国跨城市的战略合作,共享共同繁荣也将是不可回避大势所趋。
早在年初,就听说今年10月的澳门音乐节要做贝里尼的歌剧《诺尔玛》,也算是这部歌剧的中国首演了。大约两个月后,国家大剧院也公布了今年的歌剧新制作计划,《诺尔玛》赫然在列,而时间更提前了澳门《诺尔玛》20天,也让这部歌剧名作的中国首演变成了9月的北京。10月3日,澳门《诺尔玛》的观众席中遇到北京《诺尔玛》的男高音莫华伦,他的一句“如此不常上演的歌剧,竟然在20天的时间里,相继在中国的两座城市上演,太不可思议了!”
我有幸在北京和澳门连续欣赏了这两个不同版本的《诺尔玛》,最大的感受应该是视觉上的不同,北京的新制作色彩鲜亮,风格装饰性极强,有些讨好时下的审美;澳门的《诺尔玛》是直接引进意大利都灵歌剧院的版本,基本元素都是一样的,但风格审美更加传统,其优劣评判恐怕要看每个观众的个人口味偏好了。
因为是难得一见的《诺尔玛》,澳门音乐节的这个开幕演出吸引了香港大批的观众和乐评人到场,广州、深圳的观众也有相当数量,这也让《诺尔玛》在澳门的首演显得格外盛大隆重。有趣的是澳门的男高音波尔塔,今年在中国大热,北京国家大剧院有他的《奥赛罗》和《丑角》,广州大剧院有他的《卡门》,上海大剧院有他的《曼侬·莱斯库》,澳门的波利翁已经是他在中国的第五个角色。而女二号阿达尔吉萨也是熟脸,20天前国家大剧院的这个角色就是她唱的。
一向立足自家乐团、合唱队与配角全部龙套阵容的国家大剧院,此次使用了深圳交响乐团,而澳门则是澳门乐团当家配以都灵歌剧院的外请阵容,看得出来京澳两个版本的立足和追求不尽相同,毕竟大剧院是为了留下一个可以常演不衰的剧目,而大剧院指挥帕伦堡快速凌厉霸气的风格与吕嘉更加关照舞台歌唱、温暖诗意的风格相映成趣。深圳交响乐团和澳门乐团在音乐表现能力上都令人刮目相看,连续看两个版本还真不嫌腻。
歌剧还是要听角儿的,如果说国家大剧院女一号的声音更加强势一些的话,澳门的伊莲娜·罗茜显然在弱声和花腔技巧上更胜一筹,她们的咏叹调《圣洁的女神》都有相当表现,而且两人在不同程度上都在模仿她们伟大的前辈玛丽亚·卡拉斯的嗓音、质感和音乐的处理手法。这一点上,未必是每一个唱诺尔玛的女高音的好事,但往往出效果的也在这些地方。这部歌剧的二重唱很考验演员的配合能力,因为有了女中音索妮亚·加纳西,无论是北京还是澳门,所有她参与的二重唱都相当精彩。
看了澳门的《诺尔玛》之后,忽然想到多年前大剧院与香港歌剧院、挪威歌剧院联合制作的《魔笛》,同一版本三家共享,不仅分摊成本还共享演员阵容。此次,北京与澳门几乎同时上演《诺尔玛》,但因为制定计划的时间和目标不同而各自为战。未来,澳门在歌剧上还将有更大的追求,跨国跨城市的战略合作,共享共同繁荣也将是不可回避大势所趋。当然,澳门如果选择继续保持艺术个性,也未必不是一种更好的存在感。(北京晨报/李澄)
精品视频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