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和低调的“岁月母亲”
在对莎莱的学生、下属、朋友、医生、护士的采访中,他们回忆,莎莱从不张扬,对人也非常好。
莎莱的主治医生、协和医院综合科主任王朝晖说,莎莱非常低调。去年11月15日,武汉市文联想把莎莱接回单位,为她庆祝九十华诞,但考虑到莎莱上了年纪,便改在医院庆生。“那时,我才知道她是一位老红军,还是这么有名的音乐家。她一点架子都没有,每次护士给她做完护理,她总是会诚恳地说声谢谢。”
记者还记得,去年5月12日,本报承办的“《岁月母亲》湖北行”活动的重头戏——音乐舞蹈诗《岁月母亲》在琴台大剧院上演,莎莱作为特别嘉宾出席该活动,昔日情景在眼前重现,莎莱深受感染,泪湿眼眶。
当时采访这位“岁月母亲”时,她坐在轮椅上,一双眼睛格外明亮。因为怕耽误剧院清场,莎莱便邀记者坐上自己的专车采访,采访完后,还将记者送到永清街公交车站,下车时,记者跟莎莱握了一下手,软软的,不算太有力,却很温暖。
武汉市文联职工胡春娥是莎莱生命中最后10年的生活秘书。她说,莎莱生活勤俭,“她老说以前行军打仗很艰苦,每天的口粮才4个土豆,养成了俭朴的习惯。”在莎莱去世前一天,临近中午12时,莎莱还在问,自己的党费交了没有。
莎莱去世时,武汉的天空飘起雪花。飘雪时节,总让人想起那遥远的北方,那是激情的岁月。每当雪花飞舞时,不知莎莱这位来自延安的老人,是否又会回想起当年,唱起那支悠扬的歌呢?
前晌纺来后晌纺,
月亮底下也纺棉花,
人人那个都说生产好,
人人都把那劳动夸……(楚天都市报/郑晶晶 王凤 通讯员涂晓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