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车声戛然而止,棉线也悄然垂落,她再也不能高唱记忆深处那首《纺棉花》,只留给人们一个银发苍苍的背影。昨日上午7时45分,创作出延安时期脍炙人口的名曲《纺棉花》的著名文艺家莎莱在武汉协和医院因病逝世,享年91岁。
莎莱原名李如琳,祖籍河北,1923年生于安徽,1936年参加革命,1939年调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师从冼星海等。曾任武汉人民艺术剧院第一副院长、中国音协武汉分会主席、武汉市文联主席、党组书记等。
在鲁艺首演《黄河大合唱》时,她担任女声独唱《黄河怨》,广受好评。解放战争中,她出演《白毛女》中的喜儿。她作曲的《纺棉花》在延安和《南泥湾》一起广为传唱。来到武汉之后,她创作数百首歌曲,主创的大型歌舞诗乐《九歌·屈原》,斩获文化部“文华奖”、湖北省“屈原文艺创作奖”等。2005年,莎莱荣膺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奖。2008年,她与碧野、陈伯华、夏菊花、周韶华和余笑予等6位艺术家,荣获湖北省政府授予的终身成就艺术家殊荣。
2013年8月31日,莎莱因病情严重,从武汉市第六医院转至协和医院,她的人生也进入最后一个乐章。病床上,她依然顽强地与病魔抗争,半年内四度险关。协和医院综合科主任王朝晖告诉记者,莎莱患有多种疾病,此次因肺部感染太严重,抢救无效离世。
在莎莱位于汉口永清街的家中,她的长子程雪林告诉记者,母亲生前多次表示希望自己的丧事从简,不给组织添麻烦,“母亲生前最大的心愿是能活到98岁,见证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到来。”
莎莱遗体告别仪式将于2月20日在汉口殡仪馆举行,火化后骨灰暂存于殡仪馆,将于今年5月23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纪念日时举行江葬。这位曾经的战地百灵,将长眠江城。
她用生命讴歌激情岁月
太阳出来磨盘大,你我都来纺棉花,棉卷那个紧紧捏在手,线线不断地往外拉……
昨日下午,汉口永清小路的民居里,飘出了《纺棉花》的旋律。哼唱者是几位白发老人,他们用歌声向著名文艺家莎莱道别。一只百灵鸟的离去,不应该是沉默的。